首页 理论教育 阿米巴痢疾(寒热错杂)

阿米巴痢疾(寒热错杂)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年前返乡,吃辣椒甚多,从此大便经常带血,久治不效,后经北京某医院诊断为阿米巴痢疾,治疗后,时轻时重。阿米巴痢疾是感染阿米巴原虫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粪便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本例为一屡治未愈病程极长之阿米巴痢疾,证情复杂,虚、实、寒、热四证错综纠结。阿胶、仙鹤草伍用,善治各种心脏病变,证属心阴不足者宜用。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和热性痢疾。

赵某 男 42岁

自述12年前曾患鸡鸣泻,每日晨醒即急如厕,久治未愈,亦未发展。5年前返乡,吃辣椒甚多,从此大便经常带血,久治不效,后经北京某医院诊断为阿米巴痢疾,治疗后,时轻时重。本年2月症状加剧,一日间大便曾达二三十次,里急后重,甚至腹急不可忍,矢气粪即排出。经用鸦胆子内服并煮水灌肠,大便次数减少,下血好转,但继续使用即不生效。目前,大便仍带血及黏液,日行五六次,有下坠感。

舌苔薄白,六脉滑大。

【辨证立法】

脾肾俱虚,虚、实、寒、热纠结不清,久治而不愈。遇此等病,不宜墨守成法,理应活用,拟补脾虚,温肾阳,消导肠滞之法。

【处方】

二诊:服药4剂,大便次数反多,日行8~9次,非全脓血,兼有粪便,下坠感减轻。仍遵前法以白头翁汤、桃花汤,黄宾江之实肠丸合剂加味治之。

【处方】

三诊:前方服5剂,大便次数减少,日只2~3次,下血色鲜,黏液甚少,大便通畅,已无下坠感,惟腰酸甚,药效渐显,法不宜变,略改药味再服。

【处方】

四诊:药服5剂,其间有2日大便无脓血,正常粪便,为5年以来从未有之佳象,遂又再服5剂,大便每日只1次或2次,有时稍带黏液及血,要求配丸药,返乡常服。

【处方】

以第三诊处方,加4倍量,研细末,山药360克,打糊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白开水送下。

五诊:患者由西安来信云,服丸药50日很见好,现已上班工作,大便每日1~2次,软便居多,子时尚有微量出血,曾在西安医院多次检验大便,未见阿米巴原虫。复信,除再配一料丸药外,另附一汤剂方作补充用。

【处方】

【解读】

阿米巴痢疾是感染阿米巴原虫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有急、慢性之别。急者起病较急,每日腹泻数次至十余次,腹痛,稍有里急后重。可有发热、纳呆、腹胀等不适感。粪便混有黏液、脓血,呈果酱色,便量较多,有腐败腥臭。慢性者多由急性期过后症状迁延不愈,常有五更泄泻、胃肠功能紊乱等,也可有反复急性发作。粪便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本例为一屡治未愈病程极长之阿米巴痢疾,证情复杂,虚、实、寒、热四证错综纠结。补虚唯恐助邪,泻实又虑伤正,清热过,其阳更衰,温阳甚,其肠更燥,治疗时稍有不当,病便难瘥。

施师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施温、清、补、消四法于一炉既补其虚,又行其滞,清其肠热,又温肾阳。所立之方,似甚庞杂,仔细分析,均有法度,温清补消之比重,恰如其分,体现了施师用药注重比例,配伍精确,组方严谨的风格。

施师根据白头翁、苦参、秦皮、黄连、黄柏、椿根皮、石榴皮诸药有抑杀阿米巴原虫的药理作用,故在各诊处方中,均选用之,施师在治病中,经常参照中西医理,不断探索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新途径。

注:椿根皮即椿树的根皮,有香椿、臭椿之分。历代本草中常合并叙述,两者功用大体相同,故均可入药,统称为“椿根皮”或“椿白皮”。炒炭入药,涩肠止泻作用益彰。

赤石脂——血余炭

赤石脂甘温,色赤质重,专走下焦,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收口;血余炭和血生血,厚肠防腐,通利小便。赤石脂以敛为主,血余炭以利为要。二药伍用,一敛一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厚肠防腐,涩肠止泻,和血止血之力益彰。用于治疗慢性泄泻、痢疾。

干姜——黄连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干姜辛开温通,黄连苦寒降泄。二药参合,辛开苦降,一温散、一寒折,除寒积、清郁热,止呕逆、制泛酸,和胃止泻,散痞开结甚效。

干姜、黄连伍用,出自《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治心下痞满疼痛。

久泻、久痢之人,往往寒热错杂之证甚多,临证之际,宜详细辨证,二药取舍多少,宜灵活运用。若热多寒少,则多用黄连,少佐干姜;如热少寒多,则多用干姜,少佐黄连;寒热等同者,则黄连、干姜各半。

生地炭——熟地炭(见第48页)

黑升麻(升麻炭)——黑芥穗(荆芥穗炭)(见第102页)

川杜仲——川续断(见第48页)

赤石脂——禹余粮(见第125页)

阿胶——仙鹤草

阿胶因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而得名。其味甘气平,色黑质润,为血肉有情之品,善补肝血滋肾水,润肺燥养心神;仙鹤草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收缩内脏血管,升高血压,强心,兴奋呼吸。阿胶以补血养心为主,仙鹤草以强心、调整心率为要。二药伍用,补心强心、调整心率的作用增强。

阿胶、仙鹤草伍用,善治各种心脏病变,证属心阴不足者宜用。若伍以人参、五味子,其效更佳。亦可略加木香、香附等药,使之气血沟通,疗效更著。

心脏病若属瓣膜病变者,施老常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丹,令其久服,亦每获效。

晚蚕沙——血余炭(见第115页)

鸦胆子——龙眼肉

鸦胆子苦寒有毒,凉血解毒,杀虫止痢,防腐生肌,燥湿清热,除肠中积垢;龙眼肉甘温,补心安神,养血益脾,润五脏、治怔忡。鸦胆子以驱邪为主,龙眼肉以扶正为要。鸦胆子腐蚀作用较强,内服易刺激胃肠,引起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症,故用龙眼肉之甘缓护胃补中,以减少胃肠刺激症状,而展其治疗作用。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和热性痢疾。

鸦胆子去壳取仁(不宜打碎),外用龙眼肉包裹(亦可用馒头皮包裹吞服,其效也可),饭后吞服,成人每服5~20粒,日服3次,连服10~14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