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某 女 22岁 病历号 51、71、382
病已经年,曾在天津某医院治疗,诊断为肠结核症。现症肠鸣腹痛,大便溏泻,日行3~5次,且有黏液。胸胁胀满,呕逆不思食,每日下午自觉发热,小溲短赤。
苔白质淡,六脉沉细而数。
【辨证立法】
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胀。”脾气宜升,胃气宜降,升降失调,既胀且泻,病患经年,正气已虚,表里不和,寒热时作,拟升清降浊调和表里法治之。
【处方】
二诊:前方服2剂,疗效未显.前方去扁豆花、扁豆衣,改白扁豆30克,去车前子加姜竹茹6克,陈皮炭6克,服6剂再诊。
三诊:服药4剂,尚有2剂未服,寒热已退,呕逆亦减,大便次数已少,但仍溏泻,肠鸣依然,因需赴津一行,故来求诊。前方未服之药,仍要服完,再拟一方,须进10剂。
【处方】
四诊:去津半月,共服12剂,诸症大为好转,腹痛肠鸣已止,大便每日1次,已呈软便,食欲渐增,呕逆已止,精神旺健。拟常方巩固疗效。
【处方】
【解读】
肠结核病多属虚证,但治法宜分清步骤。本案先以升清降浊、调和表里治之,继而健脾、固肠为主,最后则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收功。黄连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始终用之。施师常嘱;“凡属慢性病,绝非数剂即愈,患者求愈心切,每服2~3剂,未及显效,即欲改方,而医者若无主见,屡易方剂,必致步骤紊乱。古人所谓:辨证难,守方更难,病有规律,医有治法,辨证精确,胸有成竹,常见初服无效,再服则效显。
赤白芍——柴胡(见第11页)
苍术炭——白术炭(见第28页)
赤茯苓——赤小豆(见第13页)
炒吴茱萸——炒黄连(见第84页)
血余炭——禹余粮(见第115页)
扁豆衣——扁豆花(见第29页)
山药——扁豆
山药甘平,健脾止泻,养肺益阴,益肾固精,养阴生津;扁豆甘温,清暑化湿,补脾止泻,解毒和中。山药偏于补脾益阴,扁豆善于和中化湿。二药伍用,健脾化湿、和中止泻益彰。
半夏曲——霞天曲
霞天曲由半夏、冬白术、茯苓、党参、炙甘草、广陈皮、霞天膏共同发酵制成。味甘性温,入脾、肺经,健脾胃,化痰饮。
半夏曲燥湿化痰,健脾和胃;霞天曲健脾胃,化痰饮。二者伍用,健脾胃、化痰祛邪之力益彰。
注:霞天膏即用黄牛肉熬成的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