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 男 20岁 病历号 52、3、466
春节外出,寒风劲冽,返家后即感周身酸楚,当夜即恶寒发热,次晨盥洗时,水经口角自流,始见口眼均向左侧歪斜。病已两日,求医服药未见大效。现症除口眼仍斜外,时作寒热,畏风,大便两日未行,小便短赤,食欲欠佳。
舌苔薄白,六脉浮紧。
【辨证立法】
《金匮要略》云:“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此中风之证。前曾服小续命汤治之,风寒稍解,而肌肉拘紧之症尚未消除。拟祛风活络为治。
【处方】
二诊:服药2剂,寒热均除,口眼斜稍觉松缓。前方去桑叶、蒲黄,加川芎5克,当归10克。
三诊:药服4剂,口眼斜已见好转,左腮微肿。
【处方】
【解读】
面神经炎是颞骨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炎症引起周围神经面瘫。可能为病毒感染、面神经肿胀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轴突髓鞘变性而致麻痹。症见晨起发现耳后(翳风穴周)疼痛,面颊发僵、动作不灵,额部皱纹消失、眉低下、眼裂扩大、口角下垂。患者没有皱额、蹙眉、闭眼、鼓颊、撅嘴功能。鼓颊吹哨时一侧口角漏气。进食时,食物滞留在颊齿之间,唾液自口角外流。中医称之为“口”“卒口僻”“口眼
斜”。恙由正气内虚,风邪外袭,邪气阻滞,经筋失养,面部肌肉纵缓不收使然。
本案职是感受外邪所致,施师喜用地龙、僵蚕、全蝎等动物药物施治,每得良效。笔者体会,首用祛风解毒之法,待耳后疼痛消失之后,继投养阴通络等法,常收意外之效。
羌活——独活
羌活气雄而散,味薄上升,行上焦而理上,长于祛风寒,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治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等症;独活以一茎直上,不为风摇而得名。其行下焦而理下,长于祛风湿,能通行气血,疏导腰膝下行腿足,治伏风头痛、腰腿膝足湿痹等症。二药伍用,一上一下,直通足太阳膀胱经,共奏疏风散寒、除湿通痹、活络止痛之功。
羌活、独活伍用,出自《外台秘要》。唐·王焘以独活、羌活、松节各等份,用酒煮过,每日空腹饮一杯,治历节风痛。金元著名医家李杲说:“羌独活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本草求真》说:“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活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有发表之功(表之表)。独有助表之力(表之里)。羌行上焦而上理(土属气,故云羌活入气)。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下属血,故云独活入血)。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笔者体会,二药参合,直通督脉,疏调太阳之经气,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项背拘急、疼痛等症,均有良效。
白僵蚕——白蒺藜(见第44页)
全蝎——钩藤(见第43页)
钩藤——天麻
天麻又名明天麻。甘平脂润,厚重坚实,独入肝经,长于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治风之圣药,治晕之要药,不论内风、外风均可应用,尤宜虚风内动,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四肢麻木、抽搐等症,尚有通络止痛之功;钩藤甘而微寒,偏于清肝热,息肝风,用于肝热动风之惊痫抽搐及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二药伍用,平肝息风之力倍增。用于治疗肝风内动之眩晕、头痛、肢麻瘈疭,以及肝热惊风抽搐、癫痫等。
注:生鹿角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等雄体已骨化的角。《本草经疏》云:“鹿角,生角则味咸气温,性散热,行血消肿,避恶气而已。咸能入血软坚,温能通经散邪,故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及留血存阴中,少腹血结痛,折伤恶血等证也。肝肾虚,则为腰脊痛,咸温入肾补肝,故主腰脊痛。气属阳,补阳故又能益气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