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蒲公英鱼腥草大青叶黄芩药方

蒲公英鱼腥草大青叶黄芩药方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起于两年前,初时口唇发痒,夜晚尤甚,继而形成溃疡,流水结成黄痂,经久不愈,饮食俱痛,苦恼异常。经北京某医院诊断为维生素B2缺乏症。脾胃郁热,症现口唇肿烂,大便燥结,久则燥热入血,郁滞生斑。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散结消肿的力量增强。紫花地丁、蒲公英伍用,善治一切化脓性炎症,但用量宜大,30~60克均可。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两清,透疹解毒,祛风止痒,其功益彰。

汪某 女 25岁 病历号 51、10、434

病起于两年前,初时口唇发痒,夜晚尤甚,继而形成溃疡,流水结成黄痂,经久不愈,饮食俱痛,苦恼异常。经北京某医院诊断为维生素B2缺乏症。近来两腿出现红斑,有热痛之感,头晕痛,心慌,睡眠多梦,习惯性便秘,饮食正常。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数而细。

【辨证立法】

脾胃郁热,症现口唇肿烂,大便燥结,久则燥热入血,郁滞生斑。心主血,心火过盛则心慌多梦。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活血为法。

【处方】

二诊:服药10剂,口唇痒止,溃疡也极见好转,睡眠安稳,心慌、头晕均效,腿上红斑未现,希望用常方巩固。

仍遵前法,每周服2剂,至愈为度。

【处方】

【解读】

本案原属脾胃郁热日久,致成口腔溃疡,大便燥结,积热之甚矣。以证来论,三黄石膏汤用之甚宜。然以其脉沉数而细,若用苦寒泻下之剂,反致热邪深入,则体力更见衰弱,遂以清热、养阴、润燥、兼用活血之法,两年夙疾,十剂大效。审脉识证,具见巧思。方中升麻、细辛不独载药上升直达病所,配以浮萍,亦取“火郁发之”之意。黄柏、连翘、白薇、夏枯草、紫花地丁、紫草、生甘草清热泻火,桃杏仁、蒲黄活血,寸冬、玄参养阴,火麻仁、蚕沙、皂角子润燥通便。

川黄柏——升麻、细辛

黄柏苦寒坚阴,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制膀胱、命门之火,以退虚热;升麻升阳散郁,清热解郁,引药上行。二药参合,直达病所,泻火解毒之力益彰。细辛味辛而厚,气温而烈,升散走窜,与黄柏、升麻参合,滋阴降火,消肿止痛之力倍增。

朱茯神——朱寸冬(见第26页)

晚蚕沙——皂角子(见第16页)

紫花地丁——蒲公英(黄花地丁)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散痈肿;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散结消肿的力量增强。

紫花地丁、蒲公英伍用,善治一切化脓性炎症,但用量宜大,30~60克均可。若治尿路感染,宜与益元散、车前草、旱莲草伍用,其效更著。

笔者尝治一罹腮腺炎男性患儿,主取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伍以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0克,柴胡6克,升麻3克。水煎,分为4次服下。药服2剂,热退、痛止、肿消一半有余,遵效不更方之旨,原方又进2剂,病即告愈。

桃仁——杏仁(见第66页)

紫草——浮萍

浮萍体轻气浮,偏走气分,善清气分邪毒,以散风、祛邪、透疹、利尿;紫草专入血分,长于清血分热毒,以清热凉血、解毒化斑。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两清,透疹解毒,祛风止痒,其功益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