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管先天性疾病

胆管先天性疾病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内胆管囊肿目前认为不宜进行ERCP检查,超声、腹部CT、MRCP一般可明确诊断。如广泛的肝内胆管囊性病变,可考虑肝移植术。如长时间不退,考虑为该病与新生儿肝炎,需进一步检查。

一、胆管囊状扩张症

胆管囊状扩张是指胆总管一部分呈囊状或梭状扩张,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早年文献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原发性胆总管扩张等,在中国、日本多发,婴幼儿、儿童常见。

【病因病理】

①胆总管末端梗阻、胰液向胆管内反流(常为胆胰合流异常)、胆总管退行性改变,导致胆总管近端继发性扩张。②胆管胚胎发育不良,胆管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在空泡化再贯通时远端狭窄,近端过度空泡化形成胆管扩张;一般在妊娠中期(20周)就出现胆管囊肿。③病毒感染学说:可能与乙肝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感染有关。④远端神经肌肉发育不良。⑤遗传因素。

目前常用临床根据位置分型如下。

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常见,占90%,女性多见。

Ⅱ型:胆总管憩室型,多在胆总管的侧壁上。

Ⅲ型:胆总管末端膨出,很少见。

Ⅳ型:肝内外胆管囊状扩张;其中又分Ⅳa型:胆总管囊状扩张伴左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Ⅳb型:胆总管囊状扩张伴右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Ⅴ型:肝内胆管囊状扩张(caroli病)。

病理分型:

①囊肿上皮明显增生,伴有圆形细胞浸润。

②囊壁为纤维组织增生,无上皮结构与圆形细胞浸润。

临床上根据年龄分为以下两型。

①婴儿型:6个月以内,类似胆管闭锁。

②成人型:大于6个月,常在2岁以上,常表现腹痛、黄疸、腹部包块。

【临床变现与诊断】

(1)本病常见主诉为上腹痛、腹部包块,有时伴有黄疸。

(2)病史特点①腹痛:一般胆管囊肿腹痛为反复发作的上腹、右上腹或脐周阵发性钝痛、胀痛或绞痛,发作时症状较重,但平稳时正常,由于患儿不能诉说常造成误诊,反复发作多次出现黄疸、腹痛可能为持续性,严重出现发热等胆管炎表现;如突发急性腹痛伴腹膜刺激症状,考虑可能胆管囊肿破裂穿孔所致。②腹部包块:常在右上腹出现,大小不一,有时在肝下,有时肝可扪及,如为小囊肿或梭状胆管囊状扩张可扪不到包块。③黄疸:反复发作,胆管下段炎症发作,水肿、炎性瘢痕使胆管腔进一步狭窄,可出现梗阻性黄疸,可为波动性,黄疸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表现不一。

(3)查体:临床查体注意皮肤巩膜有无黄染,腹部体征一般仅有右上腹轻度压痛,可扪及腹部包块。

(4)诊断要点①胆管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最重要依据,ERCP、MRCP能显示:胆管囊肿扩张的程度、位置、范围,有无继发结石、胆管狭窄,并可了解有无胆胰管合流异常;②腹部超声为首选常规检查,能发现扩张的胆管、内可合并结石;③腹部CT也是重要检查手段,可观察囊肿的大小、位置、与胰腺的关系,肝内病灶情况、有无合并结石等;④PTC目前因是创伤性检查,应用较少;⑤实验室检查:化验提示为梗阻性黄疸,如伴有胆管炎可出现血象高,部分患者有高淀粉酶血症。

(5)并发症:①合并结石,多为色素性结石;②恶性变,随时间延长增加恶性变概率;③穿孔,多见于婴儿,造成胆汁性腹膜炎;④继发感染。

(6)鉴别诊断:①胆管结石,胆管结石一般是胆管炎反复发作结石增大,导致胆管扩张,胆管炎发作较囊肿频繁,胆管扩张轻,常为胆管内充满结石;②胆管癌:胆管癌一般为成年发病,无胆管炎发作病史,无无痛性黄疸进行性加重。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关键在于手术的时机和方式。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于婴儿一般可选择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或者空肠Roux-en-Y吻合术,以后再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

Caroli病:Caroli首先描述该病特点①肝内胆管节段性囊状扩张;②常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③一般无肝硬化、门脉高压;④常合并肾小管扩张或肾囊性病变。是胆管囊肿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常因继发感染、结石形成就诊,也可能因结石造成梗阻出现症状。肝内胆管囊肿目前认为不宜进行ERCP检查,超声、腹部CT、MRCP一般可明确诊断。治疗:肝内胆管囊肿如局限在周围的肝叶、肝段,可考虑肝叶肝段切除,如囊肿在肝门部胆管,可考虑囊肿壁大部切除、大口的低位吻合。如广泛的肝内胆管囊性病变,可考虑肝移植术。

预后:早期手术是关键,目前认为胆管囊肿随年龄增长,激发恶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示范医嘱】

入院医嘱(以体重60kg为例):见表10-1-1;术后医嘱:见表10-1-2,表10-1-3。

表10-1-1

(续表10-1-1)

表10-1-2

(续表10-1-2)

表10-1-3

(续表10-1-3)

【重要提示】

1.术后根据病情决定乌司他丁用量,病情轻可不用。

2.术中如未涉及胰腺,可不给予生长抑素,如在胰腺内剥离囊肿则需给予生长抑素治疗。

3.根据病情适量给予脂肪乳、氨基酸营养支持;长期禁食需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可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

二、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在1882年由Thomson首先报道,东方国家发病率高,女性较多见。

【病因病理】

原因机制:目前原因不明。可能原因:①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②根据尸检的研究,目前考虑可能为获得性疾病,可能与EB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有关,也可能与胆管囊肿有关,或不同病理表现形式。

【分型】

1.Chandra分三型 ①Ⅰ型:管径>150μm;②Ⅱ型:管径<150μm;③Ⅲ型:管径内无上皮衬托。

2.解剖形态分六型 ①肝管、胆囊和胆总管完全闭锁;②胆囊有腔隙,胆囊管肝外胆管闭锁;③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有腔隙并与十二指肠相通,但内无胆汁,闭锁在肝胆管;④肝外胆管正常,肝内胆管闭锁;⑤肝胆管上段完整存在,肝胆管下段、胆囊管、胆总管闭锁;⑥肝胆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上段完整,闭锁在胆总管下段。

3.根据胆管闭锁的部位与范围来决定能否手术分2型①可手术矫正型:外科手术重建胆汁通路;②不可手术矫正型:Kasai手术肝门空肠吻合术。

【临床表现与诊断】

1.常见主诉 患儿女性多见,常在生理性黄疸后出现黄疸不消退,进一步加重,皮肤巩膜黄染加重,后出现泪液、唾液也明显黄色,浓茶色尿,大便有淡黄色转为灰白色、继而为白陶土样便,晚期大便可转为淡黄色。一般2个月内发育可正常,4~5个月或后出现腹泻、感染、肝损害、出血症状。晚期可出现肝脾大、腹水、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疝气。

2.问诊要点 ①生理性黄疸期后黄疸是否进一步消退;②大小便颜色变化;③患儿的营养发育情况,有无腹泻;④晚期有无肝硬化、门脉高压表现。

3.查体 ①巩膜黄染;②腹部体征主要为腹胀、肝大、边缘钝,质硬,后继而出现脾大;③晚期出现门脉高压征象:腹腔积液、腹壁静脉曲张;④3个月后患儿出现营养发育障碍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表现:干眼、缺钙、出血倾向等。

4.诊断要点 排除其他外科因素的黄疸一般在4周后会消退。如长时间不退,考虑为该病与新生儿肝炎,需进一步检查。①血清胆红素动态观察:一般胆道闭锁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新生儿肝炎表现为双向或间接胆红素为主;②超声检查:超声观察肝胆管出肝处有无“肝门纤维块”,这是胆道闭锁的特有征象,同时观察肝内外胆管能否探及,胆囊是否萎缩,如胆囊不萎缩,可考虑行胆囊收缩功能试验,如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则排除本病;③ERCP检查常出现胆管下段显影,上段无显像;④腹腔镜检查:胆道闭锁可发现肝脏明显淤胆,肝外胆管呈条索状或缺如;⑤穿刺胆囊造影观察胆管是否显像,如肝内胆管不显像考虑为本病,而新生儿黄疸则可行胆道冲洗;⑥肝脏组织活检也有意义,观察肝脏汇管区胆管是否闭塞,有无肝炎病毒感染;⑦放射性核素检查:观察24h肠道内有无放射性显影剂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5.鉴别诊断 常与新生儿黄疸相似,早期鉴别困难,需注意病史特点、患儿的大便变化情况,并行有关检查方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根据胆管闭锁的部位与范围分为两型。

1.可手术矫正型 外科手术重建胆汁通路。

2.不可手术矫正型 Kasai手术肝门空肠吻合术;肝移植术。一般3个月内实施肝门空肠吻合术,待患儿生长发育后增加获得匹配肝脏的机会。可考虑肝左外叶、肝左叶移植。

预后:早期手术效果优于晚期手术。但远期疗效不佳。

【示范医嘱】

入院医嘱(以体重10kg为例):见表10-1-4;术后医嘱:见表10-1-5,表10-1-6。

表10-1-4

(续表10-1-4)

表10-1-5

(续表10-1-5)

(续表10-1-5)

表10-1-6

【重要提示】

1.术后根据病情决定乌司他丁用量,病情轻者可不用。

2.根据病情必要时给予脂肪乳、氨基酸营养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