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道蛔虫引起腹痛的机制有

胆道蛔虫引起腹痛的机制有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成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黄疸、肝脓肿、胆道出血、蛔虫性肉芽肿,甚至造成胆管坏死穿孔。如超过48h不缓解常合并胆道感染,出现寒战发热。胆道蛔虫晚期由于虫体已死,可能继发结石,造成胆管梗阻,出现黄疸、胆道感染。②十二指肠镜检查可发现虫体一半在胆管、一半在肠腔,或ERCP检查可明确。华支睾吸虫病多因生食鱼虾受到感染所致。胆道内寄生虫可造成胆管梗阻、并成为结石的核心,引起胆管结石、胆管炎。

胆道寄生虫病在我国较常见,能引起胆管梗阻、感染以及一系列疾病转归。

一、胆道蛔虫

【原因机制】

蛔虫一般生活在小肠中段,环境改变可到上消化道,有钻孔特点。当蛔虫一半在胆管内、一半在十二指肠肠腔内,可造成Oddi括约肌强烈痉挛。蛔虫进入胆管内,上皮可成为结石的核心。造成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黄疸、肝脓肿、胆道出血、蛔虫性肉芽肿,甚至造成胆管坏死穿孔。也可导致胰腺炎。

【临床表现与诊断】

(1)常见主诉: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少儿少见。患者主诉突发上腹部绞痛,有钻顶痛。可突然消失症状,然后再次发作。如超过48h不缓解常合并胆道感染,出现寒战发热。胆道蛔虫晚期由于虫体已死,可能继发结石,造成胆管梗阻,出现黄疸、胆道感染。

(2)问诊要点:①既往有无不洁饮食史;②有无蛔虫病史;③呕吐时可有蛔虫;④疼痛向背部放散;胆石症多向右肩部、右侧季肋部放散。

(3)查体:临床体征不明显。出现腹痛体征不对称,是本病的特点。

(4)诊断要点:结合病史、体征可初步考虑胆管蛔虫。①腹部超声检查可提示:胆管内双线征象,甚至见蛔虫蠕动,对确诊意义极大。②十二指肠镜检查可发现虫体一半在胆管、一半在肠腔,或ERCP检查可明确。③MRCP也有极大帮助。④上消化道钡剂、腹部CT也有可协助诊断。

(5)鉴别诊断: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发病缓慢,腹痛为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部位在剑突下或右上腹,腹痛程度低于胆道蛔虫,但腹部体征与症状有关,超声、ERCP可检查确诊。②急性胰腺炎:腹痛也表现为上腹剧痛,向背部放散,但位置正中或偏左,疼痛为刀割样痛,患者多有胆结石病史,严重早期出现休克症状,严重出现皮下脂肪青紫色,化验血尿淀粉酶升高,有时胆道蛔虫也造成胰腺炎,需进一步检查。③急性胃肠炎:腹痛严重程度较胆道蛔虫轻,腹痛多在脐周或下腹部;腹痛伴有腹泻,肠鸣音亢进等。④消化道溃疡穿孔:一般开始腹痛在上腹部,很快波及全腹,疼痛范围广泛,并且出现板状腹。腹部平片有膈下游离气体。

【治疗原则】

十二指肠镜检查如发现蛔虫尚有部分在肠腔内,可圈套器取出,如造影发现蛔虫在胆管内,可切开Oddi括约肌后取出。有急性胆管炎放置鼻胆引流管。

也可手术探查:切开胆管,尽可能取尽蛔虫,术后T形管引流。术后定期驱蛔治疗。预防复发。一般预后良好。

【示范医嘱】

医嘱:(以体重60kg为例)内镜医嘱见表10-5-1、表10-5-2;

开腹胆总管切开取虫医嘱见表10-5-3、表10-5-4、表10-5-5。

表10-5-1

(续表10-5-1)

表10-5-2

(续表10-5-2)

(续表10-5-2)

表10-5-3

(续表10-5-3)

表10-5-4

(续表10-5-4)

表10-5-5

【重要提示】

1.术后根据病情决定乌司他丁用量,病情轻可不用。

2.术中探查取尽蛔虫后放置T形管引流。

3.根据病情适量给予脂肪乳、氨基酸营养支持;长期禁食需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可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

二、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分布广泛,常见于南方地区。

【原因机制】

华支睾吸虫病多因生食鱼虾受到感染所致。胆道内寄生虫可造成胆管梗阻、并成为结石的核心,引起胆管结石、胆管炎。甚至诱发癌变。

【临床表现与诊断】

1.常见主诉 早期主诉仍为右上腹部突发剧痛,伴有恶心、呕吐,晚期可出现寒战、发热、黄疸。

2.问诊要点 中年男性多见,追问病史患者有生食鱼片史。

3.查体 早期腹部体征:右上腹部压痛、伴有肌紧张。晚期可出现黄疸。

4.诊断要点 结合病史、体征后行腹部超声检查可提示胆管问题,有时需在手术中才能发现确诊。

5.鉴别诊断 常需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炎等鉴别,有时难以鉴别。

【治疗原则】

术中切开胆总管尽可能取尽虫体,但由于虫体较小,可能残留,可考虑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氯喹啉治疗。一般预后好,但有恶变可能。

【示范医嘱】

医嘱:参见蛔虫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