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阑尾的发育过程与临床寻找阑尾有什么关联?
阑尾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胚胎发育至17mm时,中肠弯折顶端的锥形伸出,从而发育成阑尾,而胚胎5个月后锥形伸出的近段则扩张成为盲肠,前者由盲肠顶端沿其纵轴向下。出生时盲肠两侧对称生长,但在出生后盲肠两侧发育出现不对称现象,前纵肌和右后纵肌间的盲肠壁呈袋状突出生长,左侧和后侧壁发育则相对较少,这就是成年人阑尾常在盲肠内侧居后而不是最下端的原因。临床上也常依据这一特点,常在盲肠后内侧找到阑尾根部。
阑尾通常位于右下腹,这当然也同胚胎发育密切相关。3个月时中肠随腹腔发育进入腹腔,此后肠段长度迅速增加,造成肠管纡曲、旋转,由中肠发育而来的盲肠上升并向右旋转至十二指肠前,并随后从右上腹部随结肠长度增加而下降至右下腹部。
除了右下腹外,盲肠和阑尾在腹腔的位置可能由于结肠旋转过程中的不同情况,出现多种异位:升结肠固定少时,盲肠可移动到腹中部甚至左侧部;反方向旋转时,盲肠位于左腹部;旋转后下降过度则盲肠在盆腔;旋转后下降不全则盲肠停留在右上腹肝下,此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可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
2.阑尾的解剖与临床有怎样的关联?
如前所述,由于盲肠的发育情况差异,阑尾与盲肠的位置关系多种多样。据统计,国人阑尾的常见位置如下:回肠前位约占28%,盆位约占26%,盲肠后位约占24%,回肠后位约8%,盲肠下位约占6%。此外,还有少数为盲肠壁浆膜下阑尾。在阑尾切除术中,需充分了解以上各种可能,才能更好的寻找阑尾。
阑尾长5~8cm,长度变异范围较大,老年人一般较短。阑尾外径为0.5~0.6cm,而内径则仅0.2~0.3cm,这也是阑尾管腔容易阻塞的解剖学原因。阑尾腔与盲肠相通,开口于回盲瓣远侧约2cm处,因而术中寻找阑尾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回肠与盲肠交界处的远端2cm处,寻找阑尾根部。
阑尾属于腹膜内位器官,有三角形的阑尾系膜附于肠系膜下端,这也是阑尾位置多变的原因之一。顾名思义,阑尾系膜内有进出于阑尾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正如小肠的肠系膜。阑尾系膜长度较短,使阑尾通常呈弯曲状。
由阑尾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阑尾壁的层次与胃肠结构一致,所以阑尾也可发生腺癌。阑尾壁内纵肌完整,其与盲肠的结肠带相连,进入盲肠后分开成前、后右、后左3条。阑尾壁的黏膜深层有嗜银细胞,这是阑尾易发类癌的组织学基础。
阑尾动脉位于阑尾系膜游离缘,分支后进入阑尾壁。阑尾动脉是回结肠动脉的一个终末分支,这导致阑尾血供较差、易于坏疽。阑尾静脉属回、结肠静脉终末支,其血流经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进入肝内,所以急性阑尾炎可以并发门静脉炎。阑尾的神经、淋巴管同静脉一样沿动脉分布。阑尾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由于其传入的节段与脊髓第10、11胸节相接,所以当急性阑尾炎发作时,常首先表现为脐周的牵涉痛,直至炎症侵犯壁层腹膜时,才出现明确的右下腹痛;阑尾的淋巴回流可以到达右结肠动脉、十二指肠前和肝曲前的结肠系膜淋巴结及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
3.阑尾具有哪些功能?
阑尾具有蠕动的功能,可将进入其腔内的粪便和食物碎屑排出;此外,阑尾还具有吸收水、电解质的功能。阑尾在青年时期还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阑尾黏膜下层有很多密集的集合淋巴滤泡和许多弥散的淋巴组织,青少年时最多,3岁以后开始逐渐减少。这些淋巴组织可以参与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对防止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