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胃体黏膜糜烂怎么治疗

胃体黏膜糜烂怎么治疗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又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通常由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急性应激引起,临床上可轻到无症状或重到消化道大出血,病理改变以胃黏膜糜烂、出血为重要表现。出血常为间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致贫血。短期治疗药物包括胃黏膜保护药和抑酸药。一般轻症病人可单纯给予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铝镁酸镁等。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又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通常由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急性应激引起,临床上可轻到无症状或重到消化道大出血,病理改变以胃黏膜糜烂、出血为重要表现。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某些抗生素、乙醇等,均可损伤胃的黏膜屏障,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H回渗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的糜烂、出血。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减少、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减慢而导致本病。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还通过抑制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使胃黏膜修复过程受到影响。

另外,包括全身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严重灼伤、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在应激状态下,可兴奋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前者使胃黏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后者则使黏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黏膜缺血、缺氧加重,导致胃黏膜上皮损害,发生糜烂性出血。严重休克可致5-羟色胺及组胺等释放,前者刺激胃壁细胞释放溶酶体,直接损害胃黏膜,后者则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而损害胃黏膜屏障。

2.临床表现 轻重不一,可无症状或被原发病症状掩盖,也可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严重者起病急骤,在原发病的病程中突发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出血常为间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致贫血。

3.治疗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除去可能的致病因素。短期治疗药物包括胃黏膜保护药和抑酸药。一般轻症病人可单纯给予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铝镁酸镁等。疼痛明显、胃镜下糜烂出血、出血病灶广泛的病人尤其以消化道出血表现者,需要应用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胶体铋、氢氧化铝凝胶剂或其与氢氧化镁的混合剂,每日3~4次,口服;同时应用抑酸治疗,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临床常用法莫替丁,每天40~80mg,静脉滴注;或雷尼替丁,每天300mg,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药抑酸效果更强,疗效更显著,如奥美拉唑40~80m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2~3次。

临床上对存在应激状态可能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患者常给予抑酸治疗达到预防目的;对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病人,应采用肠溶片,饭后服用,加用黏膜保护药或小剂量的H2受体拮抗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等措施,达到减少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或减少其大出血等并发症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