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叶入药的来历

茶叶入药的来历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茶叶花,又名茶花、苦茶花、腊茶花,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花蕾。其提取物茶色素有降压、降脂、扩张血管,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老年性痴呆、卒中后遗症等作用。但失眠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选用;空腹、便秘、发热者不宜饮浓茶、隔夜茶;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不宜多饮茶;服用人参等滋补药时不宜饮茶。

茶叶入药,据说与神农有关。

有一天,神农在采集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躺下休息。一阵风过,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香味,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神农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很是好看。神农心中好奇,顺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咽喉清凉之感,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津,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渐轻,口干舌麻渐消。神农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遇茶而解之”,说的就是此事。

茶,为山茶科植物,其花、叶、果、根皆可药用。

茶叶花,又名茶花、苦茶花、腊茶花,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花蕾。本品味微辛、甘,性寒,入心、肝经,有清热止血之功,适用于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及水火烫伤等。

茶树根,为山茶科植物茶树的根。本品味苦,性平,入心、肺、脾、胃经,有清热除烦、利湿通淋、清利头目、消积化食之功,适用于热病心烦口渴、暑热病,湿热下注,小便淋涩,风热头痛,目赤眼热,头昏眼花,宿食停积,脘腹胀痛,嗳腐纳差,泻泄等。

茶的嫩叶即茶,为我国的国饮,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春、夏秋季采收初发嫩叶,尤以清明前后采收的嫩芽品质最高,一般采摘越迟,质量越差。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分为绿茶、红茶等。茶叶味苦、甘,性凉,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利头目、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之功,适用于热病烦渴,风热头痛,食积不消,小便淋涩等。《本草纲目》言其“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浓煎,吐风热痰涎”。《日用本草》言其“除烦止渴,解腻清神”。《新修本草》言其“下气消食”。《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本草求真》言其“凡一切食积不化,头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便血、吐血、衄血、火伤目疾之症,服之皆有效”。其提取物茶色素有降压、降脂、扩张血管,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老年性痴呆、卒中后遗症等作用。但失眠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选用;空腹、便秘、发热者不宜饮浓茶、隔夜茶;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不宜多饮茶;服用人参等滋补药时不宜饮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