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说之一:《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刘彻)上嵩山,至山顶,忽然看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仙风鹤须,气度不凡。汉武帝急忙屈万驾之尊,上前施礼并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会来到这里?”
只见老者回答说:“我是九嶷山中人也。听说中岳山(五岳之中,嵩山为中岳)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种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节,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所以特地到这儿来采集它。”说完之后,突然不见了。
汉武帝刚听完老者的话就突然不见了人,心中顿时大悟,他对左右侍臣说:“这个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石菖蒲,而是特意来告诉朕的。”
《神仙传》中的这段记载虽属传说,但石菖蒲入药确实可以耳聪目明,益智宽胸,去湿解毒。
(2)传说之二:相传在秦朝的时候,广州白云山脚有个小村庄,住着一个青年人叫郑安期。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有一个年老的母亲,母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郑安期幼年曾跟随父亲行医,懂得一点医药知识,便在村前开了一间小药店,卖一些生草药,兼替村人治病。他家里虽然贫困,但富有同情心,穷苦的人来看病,不但不收诊金,连药费也减免,因此深得当地村民爱戴。一年,白云山一带发生瘟疫。得病的人首先怕冷,接着发高热,同时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不止。如果救治不及时,就抽筋昏迷,直至死亡。郑安期翻尽医书,试用各种药物,都没有见效,眼见一个个乡亲痛苦呻吟,悲惨死去,他心急如焚。
一天,母亲见他满面愁容,问他近日治病的情况。郑安期便把瘟疫越来越重的情况告诉她。母亲听了,突然想起一件事,然后说:“早年听你父亲说过,医治这种流行病,最好用九节菖蒲,但这种药不容易找呀!”郑安期经母亲这一说,好像在黑暗中忽然见到一丝光明,连忙问道:“那九节菖蒲的形状是怎样的,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呢?”母亲说:“听说它叶瓣如兰,茎分九节,身似匙柄,有股清逸的幽香,长在高山的悬崖峭壁上。这种药物真难找呀,你父亲找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你也不必妄想了!”
郑安期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他心里想:“就算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一定要找到九节菖蒲,好把乡亲的病治好!”第二天,郑安期安排好母亲的生活,便背起竹筐,拿着锄头,出门去了。他先到白云山寻找。白云山古木参天,白云环绕,流水淙淙,百鸟喧鸣,他不停地在山上寻找,专向那些从未到过的悬崖峭壁爬去。找了将近一天,连九节菖蒲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郑安期感到失望了。他在崖边的一块大石上坐下来,到这时候他才感到汗水湿透衣服,肚子饿得咕咕叫,全身疲倦无力。就在这时候,忽然微风吹过,送来阵阵香气。这种香气比兰花清新,比玫瑰馥郁,使他精神一振。他立即站起来,沿着香味寻找。终于发现悬崖下二三丈的地方,长着一棵像兰花似的植物。他往花的茎上一数,不多不少,正好是九个节,这正是九节菖蒲!刹时,郑安期高兴得跳了起来。郑安期立即过去,试着伸手去摘,但它生得很低,无法扳着。他想寻路下去,但悬崖峭壁,无路可通。看着这宝物在眼皮下面而采摘不到,他急得直跺脚。这时,他忽然发现一块岩石下,有一藤蔓植物伏地而生,便灵机一动,当即把它采集起来,扭成一股绳子那样,一头捆住岩石,一头垂落悬崖,然后自己攀着藤蔓,坠下悬崖,爬近九节菖蒲,小心翼翼地把它采摘下来。他用嘴咬着菖蒲,用双手攀着藤蔓,想爬上崖顶。忽闻“噼啪”一声,藤蔓突然折断,郑安期跌下悬崖。正在危急的时刻,崖下升起一朵白云,顷刻间变成一只仙鹤,把郑安期稳稳托着,然后背着他飘然而去,传说他羽化成仙了。
为了纪念郑安期,人们就把他坠崖的地方称为郑仙崖,把那条小溪涧,称为蒲涧,并在那里建了一座寺庙,称为蒲涧寺,供人们拜祭。据闻,郑安期是在农历七月廿五日跨着仙鹤羽化飞升的。于是,民间便说这一天是郑仙诞。每年这天,羊城百姓便结伴登山浏览并竞相在蒲涧采蒲、洗濯,以求平安吉祥。
石菖蒲,又名石菖、鲜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茎,生用或鲜用。《本草图经》载“菖蒲,今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叶,长一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今以五月五日收之。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节尤密,一寸九节者佳”。故又名九节菖蒲。
本品味辛,性温,入心、胃经,有化湿和胃、开窍宁神之功,适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及湿蒙清窍所致的神志错乱,健忘耳鸣等。本品芳香开窍,宁心安神,兼有化湿去痰、辟秽之效。《本草从新》言其“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宽中”。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异常发酵,并有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