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拐李与蕨菜:相传八仙之一铁拐李本名叫李玄,因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时其肉身误被徒弟火化,游魂无所归依,乃附一饿死者尸身而起,蓬头垢面,坦腹跛足,手拄铁拐,号称“铁拐李”。
这一天,铁拐李神游至深山老林,逢见一茅屋中有人呻吟,遂去探询。原来,有位年事已高的土郎中,在采药途中,旧病复发,五脏虚损,气滞经络、筋骨间充盈毒气,曾多方下药,无奈药不自医,每逢春日旧病依然缠身,多年受其煎熬,痛苦不堪。铁拐李看见后,随身在草地采摘些野蕨嫩芽。嘱其服食。土郎中见是跛足汉子,又采摘随处可见的野蕨,对此颇为怀疑,困惑之际,已不见跛足之人。遂侥幸试之,果然灵验,才想起八仙铁拐李来。当然,铁拐李只是传说罢了。但蕨菜治病却是千真万确的事。
(2)伯夷与蕨菜:伯夷,上古时候舜的大臣,任秩宗,主次尊卑及郊庙祭典、典三礼。相传为齐太公先祖。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孤竹在今辽宁卢龙东南。孤竹君生前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去世后,叔齐让位给兄长伯夷。伯夷也不愿作国君而逃避。后来两人闻周文王善养老幼,深得人民拥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周武王继位而拥兵伐纣,他们认为诸侯伐君以为不仁,极力劝谏。武王不听,决意灭商。伯夷、叔齐对周武王的行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野果为生。《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便是此事。成语“不食周粟”即由此而来。这里的“薇”即蕨菜。
(3)乾隆与蕨菜:蕨菜,又名“如意菜”,相传与清朝乾隆有关。
乾隆皇帝酷爱狩猎,每年都要到河北承德木兰围场游玩狩猎数日。一天,乾隆皇帝正在木兰围场追赶猎物,忽觉腹中饥饿,抬头一看正值晌午,于是传旨用膳,并指名要吃山乡野菜,农家风味。厨师思来想去,并在众多的山野菜中选出蕨菜为原料,与肉丝同炒,献给皇上品尝。乾隆皇帝尝后非常满意,赞扬此菜清鲜芳香,并问身旁的太监:“此为何菜?”太监急忙回答说:“俗名蕨菜。”乾隆皇帝听后,认为“蕨菜”一名不雅,便命人找来蕨菜,仔细端详,然后哈哈大笑说:“此乃如意也!”从此,“肉丝炒蕨菜”一菜便被冠以“肉丝炒如意菜”,其美名一直流传至今。
蕨菜,别名龙爪菜、锯菜,为凤尾蕨科植物蕨菜的根茎,分布云南等地。本品味微涩,性平,归肝经。有清热解毒、安神利湿之功,适用于疮毒痈肿、脱肛、痢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