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杀肚虫的槟榔

杀肚虫的槟榔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殊不知,槟榔不仅好吃,还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傣家山寨,至今还流传着迷人的槟榔故事。兰香有口难言,一狠心将槟榔嚼碎,吞进肚里。人们都知道错怪了兰香,也明白槟榔原来还是一味驱虫良药。药理研究表明,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其驱虫的有效成分是槟榔碱,易溶于水,能使绦虫体产生弛缓性麻痹瘫痪而被排出体外。槟榔属耗气之品,不宜久服;素体亏虚、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若用于驱虫,槟榔用量可至30克。

槟榔,在云南傣族人民的心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嚼槟榔,并用它招待客人。宋代《岭外代答》一书中有云:“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宾(槟)与郎(榔)皆贵宾之称也。”殊不知,槟榔不仅好吃,还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傣家山寨,至今还流传着迷人的槟榔故事。

远古的时候,海南岛有个妖精“三彭”。常兴风作浪,无恶不作,危害百姓。于是玉帝派天将“宾”下凡除害。“宾”与“三彭”连续搏斗7天7夜,最后“三彭”抵挡不住,向五指山丛林深处逃窜,“宾”随后紧紧追赶。这时,恰遇一樵夫挑柴下山,正在山坳饮泉水解渴。“三彭”在慌乱中急于逃脱,便变成一条小鱼潜入泉水中,恰巧被樵夫饮入腹中。“三彭”害怕“宾”,躲在樵夫腹中不敢出来。“三彭”的师母“三姑”闻讯赶来营救,经过一番厮杀,“宾”敌不过“三姑”,被她用大石头压在五指山脚下。“宾”宁死不屈,一心想拯救百姓,于是他化作一植物从石缝中挤出,茁壮长成乔木,高有数丈,叶似芭蕉,风吹时成羽扇扫妖之状,它就是现在的槟榔树。

槟榔还有一个古老有趣的传说。傣家有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名叫兰香,她能歌善舞、勤劳贤惠,寨里的小伙子都格外喜欢她,但姑娘偏偏爱上了“象脚鼓”跳得最好的岩峰。俩人相亲相爱,就像蝴蝶离不开花朵。

可是,在这甜蜜的日子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兰香姑娘的肚皮一天天鼓了起来。于是,风言风语弥漫了整个山寨,心上人也离开了她。兰香的阿爹又气又难过,摘来一串槟榔让兰香咽下,让她死了清静。兰香有口难言,一狠心将槟榔嚼碎,吞进肚里。人们都面面相觑地等待着兰香死辰的到来,只见兰香痛苦地捂着肚子,爬到了树林里。可是,不到一刻钟功夫,兰香却奇迹般地从树林里走了出来,肚子也消了下去。原来她吐出了一条长蛇般的虫子,根本没有怀孕。人们都知道错怪了兰香,也明白槟榔原来还是一味驱虫良药。

槟榔,又名大腹子、海南子,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商品药材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中医应用槟榔治病,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经验丰富,槟榔味辛、甘,性温,入胃、大肠经,有杀虫消积、行气导滞、利湿消肿之功,适用于水肿脚气、肠道寄生虫病等。《本草纲目》言其可“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名医别录》言其“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药性论》言其“宣利五脏六腑雍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从中医临床实践来看,槟榔的主要功效是杀虫、消积、下气,治疗虫积腹痛,食积停滞,脘腹胀满,泻痢后重等。药理研究表明,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其驱虫的有效成分是槟榔碱,易溶于水,能使绦虫体产生弛缓性麻痹瘫痪而被排出体外。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对牛肉绦虫的作用较差,对有钩绦虫、无钩绦虫及短小绦虫也有较强的麻痹作用。据报道:用槟榔治疗猪肉绦虫病,治疗有效率多在90%以上;治疗姜片虫病,治疗有效率在47.2%~90%,一般用药1~3小时后即可见虫体排出,对蛲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疗效稍逊,但也在50%以上,一般用药24小时后可见虫体排出。

尽管槟榔疗效确实,但仍可耗伤正气,如《本草蒙筌》言“槟榔,久服则损真气,多食则泻至高之气”,故临床应用时配以大米同用煮粥服食,一则资助药力,二则扶助正气,三则制约槟榔峻猛之性。槟榔属耗气之品,不宜久服;素体亏虚、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若用于驱虫,槟榔用量可至30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