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之一:从前,在蜀国的凤凰山上,有两个人很要好。一个姓柴,一个姓胡。他们同给一个地主家当长工,二人亲如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患了病,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地主知道后,便要撵走他。柴兄和地主争论了半天,没用,他一咬牙,背起胡弟就走了。柴兄背着胡弟,爬到半山腰处,把胡弟安顿好后,便在山中找野果充饥。胡弟躺着等,等得肚子饿了,口也渴了,便顺手拔些身边的野草根咀嚼充饥,胡弟越嚼越觉得味道不错,便接着嚼了下去。柴兄回来了,带着柴火和野果、野菜,就开始生火煮食,他俩美美地吃了一顿野味。看看天色已晚,兄弟俩就在这山坡草地上露宿下来。柴兄一觉醒来,见胡弟没睡觉,询问胡弟,胡弟一愣,说:“怪了,我晚上为什么没发病呢?”柴兄想到了胡弟嚼过了野草,就试着用这种野草煎汤给胡弟喝,果然见效。兄弟俩干脆不回家,也不再给那地主干活了,决定采这种野草下山去卖,一可治好了穷哥们的病,二也可以有一条生路。于是,二人就采了很多这种草,并用两人各自的姓给这种野草药起名为“柴胡”。于是,他们开始做起卖柴胡治寒热的生意来。时间不长,兄弟俩用“柴胡”又治好了几个发热畏寒的病人,于是名声传出,患病的人纷纷前来购买。
传说之二:唐代有个胡进士,家境富裕,请了许多长工。家中有个长工叫二慢,这年秋天得了瘟病,胡进士怕传染家里的人,就把他赶走了。二慢来到水塘边,在杂草丛里躺着,觉得又渴又饿,浑身无力,便挖了些草根吃。一连吃了7天,周围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忽然觉得身上有劲了,便又回到胡进士家。从此,二慢的病再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儿子也得了瘟病。他请了许多医生,吃了许多药也不见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把他找来询问后,急忙命人挖草根洗净煎汤,给儿子一连喝了几天“草根药”后,儿子的病就好了。胡进士很高兴,想给那种草药起个名字: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从此,柴胡退热治瘟病便逐渐流传开来。
柴胡,又名北柴胡、南柴胡、软柴胡、醋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品芳香疏泄,可升可散,善除半表半里之邪,退热效佳;又善条达肝气而解郁,且长于升清阳之气而举陷,故可治疗往来寒热,肝郁气结,脏器下垂。《本草纲目》言其“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本经》言其“去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4种柴胡皂苷(a,b,c,d)及挥发油、柴胡醇、生物碱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降温与镇咳作用,对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诸症,其效甚佳。
银柴胡,又名银胡,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头花状繁缕(银柴胡)的根。本品味甘,性微寒,归肝、胃经,有退虚热、消疳热之功,适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痨热、盗汗及小儿疳积低热、消瘦等症。《本草经疏》言其“专用治劳热骨蒸”。《本草从新》言其“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皂草苷类物质,有解热、降压、降脂作用,可使血胆固醇浓度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