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多由免疫介导,感染与非感染环境因素所诱发。以上五条全具备为典型皮肌炎;仅具备前四条为多发性肌炎;前四条中具备二条加皮疹可诊断为皮肌炎;具备前四条中三条可诊断为多发性肌炎;前四条中一条加皮疹可能为皮肌炎;仅具备前四条中二条者可能为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水平增高,特别是肌酸激酶增高为著,肌电图示炎症性肌病改变,组织病理呈炎症性变化,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关节痛、乏力、厌食和体重减轻。多由免疫介导,感染与非感染环境因素所诱发。PM/DM发病率0.5/10万~8/10万。

【临床诊断】

诊断PM/DM应具备:

1.四肢对称性近端肌无力。

2.肌酶谱升高。

3.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

4.肌活检异常。

5.皮肤特征性表现。

以上五条全具备为典型皮肌炎;仅具备前四条为多发性肌炎;前四条中具备二条加皮疹可诊断为皮肌炎;具备前四条中三条可诊断为多发性肌炎;前四条中一条加皮疹可能为皮肌炎;仅具备前四条中二条者可能为多发性肌炎。

【西医治疗】

治疗用药首选糖皮质激素,对重症可用甲泼尼龙静脉点滴,一般病例可口服泼尼松(龙),1~1.5mg/(kg·d),根据病情好转,肌酶谱改善,可逐渐减量,经4周至3个月治疗后应见效,糖皮质激素减量要缓,治疗时间要长,常需1年以上,约90%病例病情明显改善,50%~75%患者可完全缓解。重症或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者应加用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皮肤损害者可加羟氯喹。

【验案解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