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女,30岁,于1983年3月3日以急诊入院。1981年10月因双上肢麻木、发凉等症状,在某院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近日自觉右锁骨上窝触及数个蚕豆大淋巴结,伴有下肢酸软无力,不能自行走路、晕厥两次来院治疗。查血红蛋白90g/L,血沉40mmHg(第一小时)。补体C3200mg/dl,IgG 2 800 mg/dl,IgA 320mg/dl,IgM 304mg/dl,抗“O”1∶800。类风湿因子阴性,未查到LE细胞。心、脑电图脑血流图正常范围,眼底检查:未见异常改变。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中医诊断:血痹。
处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炙黄芪50g,桂枝10g,党参15g,当归20g,赤芍15g,红花15g,牛膝15g,木瓜30g,土鳖10g,豨莶草25g,地龙15g。
药连服2个月,病人自觉乏力减轻,饮食增加,迈步较以前稳,只是在快走时感到头晕,锁骨上淋巴结明显变软、变小。在上方中又加入山甲珠10g,王不留行20g,以加强行瘀破结之功(山甲珠研面用汤药冲服)。
此药又继服1个月,病人头晕症消失。可行2~3里路,其余检查均为正常范围。
解析:《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血痹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证,是由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而引起。本病治疗先宜甘温扶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从脾胃论治得以化生气血而除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益脾气,温经除痹,继以穿山甲、王不留行祛瘀生新。治疗过程中抓住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主要矛盾,标本兼治,故收效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