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品需医案

陈品需医案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某,男,68岁,1998年11月16日初诊。经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震颤性麻痹”。佐白芍、枸杞子,是增强养阴作用,从而基本治愈本病例。本病病理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主病在肝,病久涉及脾胃。案3为肾阳不足,水气内动,用真武汤以温阳化水,佐熄风止痉之品以收功。案5为肝肾不足,阴阳两虚之证,用茯苓四逆汤益阴壮阳,补气养血。上述经方中,百合地黄汤以养心润肺,益阴清热,药味虽少,但力专效宏。

林某,男,68岁,1998年11月16日初诊。16年前因胆石症先后2次做手术治疗,年初出现行走不稳,双上肢颤抖,血压21.3/12.0kPa,咳嗽痰白,纳食不香,脉象滑大,伸舌抖动,苔薄白。经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震颤性麻痹”。患者年事已高,素体虚衰,脾肾阳虚,肝风内动。治以益气温阳,补肝养阴。

处方以茯苓四逆汤加减:云茯苓15g,淡附片6g,炙甘草5g,干姜3g,西党参10g,全当归10g,生白芍10g,广地龙10g,枸杞子10g,淡全虫3g。3剂后,精神好转,震颤亦好转,行走仍不稳,上方去白芍、枸杞子,加桑枝、秦艽,3剂。精神尚好,行走已平稳,伸舌不抖动,双手仍有轻微抖动,续上方加鸡血藤30g,先后调治月余,病情稳定。

解析:《伤寒论·太阳病》:“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本例患者年事已高,加上行手术2次,气血亏损,精血内耗,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天癸精血已竭则肝肾受损,不能营养肢体,故出现双手颤抖,步态不稳,伸舌抖动等证候,使用茯苓四逆汤以温阳为主,兼顾其阴。附子、干姜辛热,以壮其元阳。炙甘草甘温补中,与上二味为伍,即为辛甘化阳之用,亦有甘守于内之意,红参大补元气,于回阳之中有益阴之效。茯苓则协人参壮元阳以安神。佐白芍、枸杞子,是增强养阴作用,从而基本治愈本病例。

【总评】

帕金森病或称震颤麻痹,属于中医的“内风”、“颤振”、“震抖”、“痉病”等范畴。本病病理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主病在肝,病久涉及脾胃。其病位在脑髓、筋脉,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脑髓、筋脉失养是发病的基本病机,痰瘀阻络是基本病理。肝肾不足、风动颤生为发病的基础,故滋阴平肝为治疗本病的常法之一。临床上多见虚实夹杂者,宜在滋补肝肾基础上,或宁心安神,补益气血,或活血通络,熄风祛痰。

以上病案中,案1、案2皆有阴虚,案1为阴亏内热,以百合地黄汤益阴清热,正如陈灵石所说:“皆取阴柔之品,以化阳刚,为泄热救阴法也”。案2为阴血亏虚,筋脉失养之证,《内经》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治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养阴复液,缓解震颤之急。案3为肾阳不足,水气内动,用真武汤以温阳化水,佐熄风止痉之品以收功。案4为肝气郁结,横犯脾土,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疏肝理脾,清热镇惊,兼宁心安神。案5为肝肾不足,阴阳两虚之证,用茯苓四逆汤益阴壮阳,补气养血。

上述经方中,百合地黄汤以养心润肺,益阴清热,药味虽少,但力专效宏。芍药甘草汤酸甘养阴,缓急止痛。真武汤温阳化水,临床应用广泛,凡辨证属肾阳亏虚皆可用之。柴胡龙骨牡蛎汤为半量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扶正祛邪;去甘草以去其壅滞;加龙骨、牡蛎、铅丹(今多不用),重镇理怯而安神明;桂枝以通阳和表;茯苓以宁心安神;大黄泄热清里,重不在和解少阳而在通阳和表,泄热清里,重镇安神。茯苓四逆汤本为回阳救逆之剂,在此则重在阴阳双补,水火兼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