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妥英钠Phenytoin[基]
(大仑丁,Dilantin)
【作用】 主要用于强直阵挛性发作、简单的部分发作和复杂的部分发作。
【适应证】 抗癫痫,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三叉神经痛。
【用法用量】
(1)抗癫痫:成人初始剂量为50~100mg,每日2~3次,饭后服。必要时间隔7~10d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每日500mg,维持量为每日200~500mg,分次服;儿童初始剂量为每日5mg/kg,2~3次分服,维持剂量为每日4~8mg/kg,每日2~3次。
(2)用于癫痫持续状态:成人推荐静脉注射剂量为10~15mg/kg,以每分钟不超过50mg的速度缓慢静脉注射。其后每6~8h口服或静脉注射维持量100mg;儿童和新生儿的静脉注射量为15~20mg/kg,以每分钟不超过1~3mg/kg的速度缓慢静注。
(3)治疗三叉神经痛:100~200mg,每日2~3次,饭后服。
【禁忌与慎用】
(1)孕妇及卟啉症患者禁用。
(2)肝功能损害和糖尿病患者慎用。
(3)低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患者慎用静脉注射。
(4)室性心动徐缓、心脏传导阻滞或阿-斯综合征患者禁用静脉注射。
【注意事项】
(1)久用暂停可引起发作频繁而且加剧,甚至诱发癫痫持续状态,故应逐渐减量停药。
(2)本品可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引起软骨病,治疗中应补充维生素D。
(3)苯妥英钠肌内注射吸收很慢,不宜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的急症控制。
(4)注射剂为粉针剂,临用前适量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
(5)本品静脉注射宜缓慢,速度过快可引起危险的严重反应。静脉注射期应进行连续的心电图和血压监测。
【药物相互作用】
(1)可使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增大的药物包括氯霉素、双香豆素、异烟肼、西咪替丁。
(2)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减低的药物有地西泮、氯硝西泮、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乙醇。
【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和便秘,头痛、眩晕、暂时性神经过敏、失眠。在减少剂量或连续应用后有些反应可见减轻。可发生齿龈增生,特别是青年患者。多毛症偶有发生。
(2)变态反应:常见皮疹和麻疹样疹,偶见大疱性、剥脱性或紫癜性皮疹。其他罕见的严重反应有红斑性狼疮、多形性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结病、肝炎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粒细胞缺乏。
(3)毒性反应:可能发生小脑综合征、眼球震颤、复视、运动失调、严重精神错乱,运动不能和发作频率增加。超剂量时可导致低血压、呼吸抑制和昏迷。静脉注射速度太快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低血压及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
(4)长期治疗对精神功能和认知功能可产生轻微的影响:特别对儿童,此外,本品干扰维生素D和叶酸的代谢,偶可导致佝偻病、骨质软化病和巨幼红细胞贫血。可引起血糖升高。
(5)孕期服药:可致新生儿血凝血酶过少,也有新生儿先天畸形的报道。
【贮藏】 避光、密封保存。
【制剂】 片剂:每片50mg,100mg;注射剂(粉):每支100mg,250mg。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基]
(痛痉宁,Tegretol)
【作用】 本品是用于控制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第一线药物。
【适应证】 癫痫、三叉神经痛、尿崩症的治疗,预防躁狂症和偏头痛。
【体内过程】 口服后吸收缓慢而不规则,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为6~8h。2~4d后可达稳定的血药浓度。
【用法用量】
(1)抗癫痫:从小剂量开始,并予以个体化。成人:起始口服100~200mg,每日1~2次,根据需要逐渐增量,每隔1周增加200mg,常用维持剂量每日0.8~1.2g,2~4次分服。需要时偶可每日1.6g;儿童常用10~20mg/(kg· d),替代的方法是:1岁以内给100~200mg;1~5岁200~400mg;5~10岁400~600mg;10~15岁600mg~1g,2~4次分服。
(2)治疗三叉神经痛:开始口服100mg,每日1~2次,逐渐增量,常用维持量为每日400~800mg,2~4次分服。必要时每日可达1.6g。
(3)预防躁狂症:400~600mg,2~3次分服。
(4)治疗尿崩症:每日600~1 200mg,分3次服。
【禁忌与慎用】
(1)对本品过敏者、哺乳期妇女禁用。
(2)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卟啉症、房室传导阻滞和有骨髓抑制史者禁用。
(4)青光眼、血液病或有心、肝或肾病史者慎用。
【注意事项】
(1)应告知病人或其照料者,怎样认识肝、血液和皮肤毒性的征象,如发生发热、胸痛、皮疹、口腔溃疡、青肿或出血,应立即求医。
(2)如白细胞减少严重、进展,或伴有临床症状,在有合适替代药物的情况下,如有必要,应停用本品。
(3)要注意识别患有混合性发作的病人,包括全身失神性或非典型的失神性发作,给这类病人使用卡马西平,有可能加重全身性发作的风险。
(4)本品还可能加重失神性和肌阵挛性发作。
(5)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发作加剧,故应逐渐减量停用。
(6)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血象和尿常规。
【药物相互作用】
(1)卡马西平为肝酶诱导剂,可诱导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类、口服抗凝剂、皮质激素类、性激素类特别是口服避孕药、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及叶酸等)的代谢,降低这些药物的疗效。
(2)正在服用或2周内服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的患者,同时服用本品时,可引起体温突然升高,血压急剧增高和严重惊厥。如必须服用本品应在停用MAOI2周后服用。
【不良反应】
(1)早期常见眩晕、嗜睡和运动失调。这些也是本品血药浓度过高的症状,有时可随降低剂量持续治疗而消失。
(2)胃肠道症状可见口干、腹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或便秘。
(3)偶有荨麻疹、全身性红斑疹、光敏反应、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斯-约综合征。
(4)偶见再生不良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结病、脾大。
(5)肺炎及肝肾功能异常、黄疸和全身过敏性反应(anaphylacticreaction)。
(6)还可能发生感觉异常、头痛、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和水中毒。
(7)超剂量可迅速导致精神错乱、谵妄、昏迷、惊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发作加剧。
【贮藏】 避光,密封保存。
【制剂】 片剂:每片100mg,200mg;控释片:每片200mg。
丙戊酸ValproicAcid[基]
(二丙二乙酸)
【作用】 本品作为抗癫痫的第一线药物,广泛用于各型癫痫(包括失神性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治疗。
【适应证】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类型癫痫。对失神性小发作、婴儿痉挛症、肌阵挛性及运动不能性发作疗效较好。
【体内过程】 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为1~4h。85%~95%与血浆蛋白结合。t1/2为5~20h。
【用法用量】
(1)成人开始剂量为每日600mg,2~3次分服,逐渐加量至常用剂量,每日1.0~1.6g,2~3次分服。
(2)儿童体重>20kg者,每日20~30mg/kg;体重<20kg者,每日20mg/kg,2~3次分服。
【禁忌与慎用】
(1)对本品过敏者、哺乳期妇女禁用。
(2)有肝病病史者或有严重肝功能异常家庭史者禁用。
(3)<3岁的儿童慎用。
(4)有先天性代谢疾病、器质性脑病、严重的癫痫发作伴有智力发育迟缓,及<3岁的儿童可能处于肝中毒的危险中,应特别慎用。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2)于进餐后立即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3)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能,若出现肝功能失调的征象应即停药。
(4)<3岁患儿,尤其有先天性代谢疾病、器质性脑病、智力发育迟缓的患儿特别易受肝毒性的危害,应尽可能避免应用。
(5)停用或改用其他抗癫痫药时应逐渐过渡,以免增加发作频率。
【药物相互作用】
(1)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可增加本品的代谢,降低其血药浓度;而丙戊酸钠又可抑制苯巴比妥的代谢。
(2)本品与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或肝素以及溶血栓药合用,可能增加抗凝的效应,引起低凝血酶原症和抑制血小板聚积作用。
【不良反应】
(1)最常见厌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月经失调。
(2)偶有食欲增进和体重增加、震颤、嗜睡、眩晕、运动失调、精神错乱、出血时间延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过敏性皮疹、暂时性秃发、高氨血症、高血糖、胰腺炎、肝功能失调(包括衰竭和中毒性肝炎)。肝酶值升高虽常见,但为暂时性且与剂量有关。
(3)孕期服用有致新生儿畸形的报道。
【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制剂】 片剂:每片100mg,200mg;缓释片剂:每片500mg;糖浆剂:含量50mg/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