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疼痛时常做的特殊试验检查较多,但在临床较为常用,且诊断意义明确者,主要有以下数种。
1.前屈旋颈试验 又称Fenz征,在临床检查中使用较多。其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如下:
操作时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之后嘱其向左右做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即属阳性。阳性者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变。对有椎动脉第三段受压者,在检查时应注意,以防诱发症状。
2.椎间孔挤压试验 又称击顶(或压顶)试验,或称作Spurling试验,在临床上最为常用。
检查时,先令患者将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轻叩击手背部,使力量向下传递而出现症状。此时,如有根性损害,则由于椎间孔的狭小而出现肢体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感觉障碍,此即属阳性。阳性者表明脊神经根受累,其中神经根性疼痛剧烈者,检查者仅用双手重叠放于患者头顶,并向下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者,则称之为Jackson压顶试验阳性(图2-5)。
3.椎间孔分离试验 又称牵头试验,或称引颈试验,检查时,对疑有根性痛者,让其端坐,检查者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并以胸或腹部抵住患者枕部,逐渐向上行颈椎牵引,以逐渐扩大椎间孔。如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或颈部有松快感,则为阳性。亦说明神经根在椎间孔处受压,因牵头而受压力减轻。表明系颈源性疼痛,以颈神经根源性疼痛为多见,有诊断意义。临床上亦较常用。
4.颈脊神经根试验 因同时可检查臂丛神经,故又称臂丛牵拉试验,也称为Eaten试验临床上多用。当该侧臂丛有损伤或炎症,易诱发疼痛。
图2-5 击顶试验(或称压顶试验)
检查时,患者取坐位(站位亦可),头稍低并转向健侧。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抵于颞侧顶部,并将其推向健侧,另手握住患者手腕部将其牵向相反方向,如患者肢体出现麻木或放射痛时,则为阳性。
除颈神经根源性疼痛者可为阳性外,臂丛神经损伤、前斜角肌综合征者亦可呈现阳性结果,在判断上应注意。在本试验的基础上如再迫使上肢内旋,则为臂丛牵拉加强试验(Eaten加强试验)。
5.颈静脉加压试验 又称压颈试验,临床上亦较多用。检查时,检查者双手压于颈静脉处,使血液回流受阻以致颅内压增高而诱发或加重根性痛,即为阳性。
阳性者除可见于颈源性疼痛外,亦可见于颈髓硬膜下肿瘤患者等。
6.臂丛牵拉试验 也称为上肢后伸试验,检查时,患者取坐、立位均可。检查者立于身后,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向外呈伸展状以增加颈脊神经根或臂丛神经的牵拉;患肢出现放射痛者为阳性。阳性者表明颈脊神经根或臂丛神经有受压或损伤情况(图2-6)。
图2-6 臂丛牵拉试验
7.前斜角肌加压试验 检查时,检查者将双手拇指放在锁骨上窝偏内,即相当于前斜角肌走行部逐渐加压。阳性者,则上肢出现放射痛与麻木感。阳性者表明该患者可能为下颈椎段颈源性疼痛,或是前斜角肌综合征。
8.旋转试验 主要为判定椎动脉状态,故又可称椎动脉扭曲试验。
检查时,患者头部略向上仰,嘱患者自主做向左、向右旋颈动作,如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征时,即属阳性。阳性者除可能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外,血管本身的疾患者亦有可能。但此试验时有可能引起呕吐或晕厥,检查者在操作全过程中应动作柔缓,边操作边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防意外。
9.肩痛弧检查 检查时,嘱咐患者从前下方开始逐渐向上向后抬起上肢并做环绕动作,当上肢外展到60°~120°时,因冈上肌腱被挤压而引起疼痛,为阳性。超过120°以后因肋骨旋后,大结节离开肩峰,因而不痛。阳性者多为肩部的局部疼痛所致,本检查可帮助除外颈源性疼痛。
10.上肢超外展试验 检查时,嘱咐患者将上肢外展90°以上,然后尽量后伸,检查两侧桡动脉有无不同,减弱或消失为阳性。阳性表示此试验时,锁骨下动脉有压迫。本检查可帮助除外颈源性疼痛。
11.Adson试验 检查时,让患者端坐,双手置于大腿上,医生两手摸到双腕桡动脉后,令患者深吸气后挺胸屏气,头转向患侧,比较两侧桡动脉搏动情况,患侧明显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表示此位置锁骨下动脉受压,可能为颈肋或前斜角骨压迫。
12.杜加征 杜加征也被称为Dugas征,检查时,让患者将患肢肘关节屈曲,手放在对侧肩关节前方,如肘关节不能与胸壁贴紧为阳性,表示肩关节脱位。有助于鉴别颈源性肩痛和外周性肩痛。
13.直尺试验 直尺试验又称Hamilton征,检查时,将直尺置于上臂外侧,一端贴紧肱骨外上髁,另一端如能贴及肩峰,则为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14.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 检查时,让患者前臂旋后,检查者给以阻力。当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时,患者用力时结节间沟区有疼痛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