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肩胛上神经阻滞术

肩胛上神经阻滞术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解剖与生理 肩胛上神经来源于第4~6颈脊神经,由臂丛上干分出后,在斜方肌下面向后外方下行至肩胛骨上缘,并于肩胛横韧带下方通过肩胛切迹至肩胛冈上窝。针尖达肩胛切迹时,可有异感向肩部上臂放射,但不需一定找到这种异感。为防止针尖越过肩胛骨上缘,穿刺时应使针尖稍向后下方刺入。肩胛上神经与皮肤感觉几乎无关,因此阻滞成功后,不出现皮肤感觉麻痹现象,所以判断阻滞效果要靠肩部的疼痛消失。

1.解剖与生理 肩胛上神经(nerve suprascapula)来源于第4~6颈脊神经,由臂丛上干分出后,在斜方肌下面向后外方下行至肩胛骨上缘,并于肩胛横韧带下方通过肩胛切迹(incisura scapulae)至肩胛冈上窝(fossa supraspinata)。有一分支继续前进,绕过肩胛骨的颈到达冈下窝(fossa infraspinata)。此神经主要分布至冈上、下肌,肩关节周围的滑液囊和肩锁关节及肩关节的后部。

2.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手臂靠在椅背扶手上。有两种定位方法:①摸清整个肩胛冈,从肩胛骨内缘到肩峰的顶端,在冈上缘作一平线,通过该线中点作脊柱的平行线,经其外上方角的平分线上1.5~3cm处为穿刺点;②摸清整个肩胛冈及肩胛下角,沿肩胛冈作一平线,并将肩胛骨下角的平分线延长与冈上线交叉,将此两线所形成的外上角平分,在此分角线上1.5cm处为进针点(图4-16、图4-17)。

图4-16 肩胛上神经阻滞的两种定位方法

图4-17 肩胛上神经阻滞

定位后,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经穿刺点以22G或23G5~8cm长的穿刺针与皮肤呈垂直方向刺入,向下内前方徐徐推进,直到喙突的基底部而受阻,然后再探肩胛切迹,由此滑进,深度4~5cm。针尖达肩胛切迹时,可有异感向肩部上臂放射,但不需一定找到这种异感。抽吸无血后,注入0.25%~1%利多卡因5~10ml,内含小量糖皮质激素。

3.适应证

(1)急慢性肩关节炎。

(2)急慢性肩关节周围炎。

(3)肩关节囊或喙锁关节撕裂伤。

(4)肩锁关节炎和滑囊炎。

(5)颈肩疼痛综合征。

4.并发症

(1)气胸:由于穿刺位置选择不当,针刺入过深或方向错误而造成胸膜及肺组织刺破。针头滑进肩胛骨切迹时不宜过深,刚达切迹即可,过深可伤及胸膜或肺。为防止针尖越过肩胛骨上缘,穿刺时应使针尖稍向后下方刺入。

(2)出血:穿刺时反复多次寻探肩胛骨切迹或异感,不慎损伤周围血管而引起。

(3)肩胛上神经损伤:偶因直接刺伤肩胛上神经,故不主张穿刺时寻找异感。

5.注意事项

(1)穿刺时,针尖应左右寻找骨质,以此确定正确位置。

(2)为防止针尖一开始就越过肩胛骨上缘,在穿刺时针稍向下方后刺入。

(3)肩胛上神经与皮肤感觉几乎无关,因此阻滞成功后,不出现皮肤感觉麻痹现象,所以判断阻滞效果要靠肩部的疼痛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