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诊合参明断肝病

四诊合参明断肝病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学所称肝病,从广义而言,是指肝的生理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切病症。狭义的肝病,目前多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症,属于中医的“胁痛”“黄疸”“癥瘕”“臌胀”等病症的范畴。此因肝病累及脾胃,运化失职,聚湿生热,升降功能失常所致。故见纳呆、倦怠乏力之象,见于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早起。癥块的成因,是由湿热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停于胁下而成,见于肝硬化、肝大、脾大的病人。

中医学所称肝病,从广义而言,是指肝的生理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切病症。它包括肝的功能方面和器质方面两个内容的病变。狭义的肝病,目前多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症,属于中医的“胁痛”“黄疸”“癥瘕”“臌胀”等病症的范畴。肝发生病变,必然会影响其他脏腑、器官,并反映于外,我们可根据其外在表现,推断其病理性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求对病情做出全面、细致、准确的了解和判断。

1.看得见的病症——望诊 常见肝病患者望诊可见如下表现。

(1)面色萎黄或面色黧黑:以五脏命五色,肝主青色,脾主黄色,肾主黑色,肝病多影响脾肾。面色萎黄为肝木乘脾土,气血不充之象,若病程日久不愈,气滞血滞,肝病及肾则面色黧黑之象。

(2)鼻柱两边见青色:根据中医学经典名著《内经》以面部分脏腑的记述,鼻柱两侧属肝胆,而青色又为肝病本色,故肝病鼻柱两侧可见青色。

(3)面部蛛丝:多见于两颧部及鼻翼两侧,出现皮下血脉充盈,盘绕纡曲红色蛛丝,为肝病日久气滞血瘀之象,临床上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4)蜘蛛痣、肝掌:两者均为肝病的特征表现,是肝血瘀阻的征象。一者出现在颜面、颈项、胸背部,宛如蛛纹环绕,在肝病早、晚期均可出现;一者出现在手掌大小鱼际,赤如朱砂,亦称“朱砂掌”,通常在肝病后期出现,两者均随肝病之轻重转归,而表现出没情况或颜色深浅。

(5)黄疸:为肝胆病主症之一。轻者仅见目睛黄染,重者身目俱黄,小便赤黄。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最多见者为湿热或寒湿,湿热内蕴,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证见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者,谓之“阳黄”,治以清利湿热为主;寒湿困脾,土壅木郁,胆汁不循常道而溢于肌肤,证见黄色晦暗如烟熏者,谓之“阴黄”,治以温化寒湿为主,此外热毒炽盛,不得外泄,内扰于胆,亦见黄疸,谓之“急黄”,是病情为重之象,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或重症肝炎。

(6)白睛内眦布血丝:肝开窍于目,肝之脉上目系,胆之经入目外眦,因此肝病后期,络脉瘀阻,故在所属部位出现血脉瘀阻的白睛内眦布血丝症状。

(7)臌胀:肝病日久,必累及脾、肾而致气血生化无源、肌肤失养,而见四肢消瘦,但唯见腹部隆起,膨胀如鼓,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亦称“单肤胀”。本病症属“本虚标实”,虚在肝、脾、肾三脏亏虚,实在气、血、水三者交结,临床治疗上,要注意虚实缓急,本证常见于肝硬化。

(8)舌质、舌苔:正常人的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肝病之舌质与舌苔的改变可以反映其病情的变化及性质。一般认为,舌质淡、苔薄的为肝气湿热,舌质紫黯或瘀斑为肝郁气滞血瘀,舌红苔黄腻为肝胆湿热,舌质淡苔白为肝血亏虚,舌红、少苔为肝肾阴虚,舌淡、苔白滑为寒滞肝脉、阴寒内盛。

2.听得着的病症——闻诊

(1)善太息:太息指情志不舒,心胸烦闷、长呼短叹后,有所缓解之证。此因肝气郁结,气滞不爽所致,是临床最常见的肝郁气滞的症状之一。

(2)嗳气:指气由胃中向上出于咽喉而发声,是由于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胃气不降,气逆而上所导致的病症。

(3)恶心呕吐:患者大多数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或厌油腻之物,甚者闻见油腻气味即恶心或呕吐。此因肝病累及脾胃,运化失职,聚湿生热,升降功能失常所致。

3.刨根问底求病源——问诊

(1)问发热:部分患者初起有类似外感的发热症状,进而病邪入里,湿热郁毒,邪正交争,而现身热不扬,若感染热度,可直接出现高热症状,此症状常见于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

(2)问胁痛: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两胁。“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脏气法时病篇》),胁痛也是肝病的主症之一,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胁痛。病痛的性质不同,或压痛、或叩痛,也有的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等。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胁痛的病因可因外邪侵袭、情志失调、湿热内阻、阴虚血亏等多种因素,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致胁痛,临证需详辨,多见于各型肝炎、肝癌发展过程中。

(3)问饮食纳差、倦怠乏力:多因肝郁湿困脾土影响脾胃之消化功能,脾主肌肉,又主四肢,肝主筋,为“罢极之官”。故见纳呆、倦怠乏力之象,见于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早起。

(4)问失眠: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多梦。为肝血亏虚、血不藏神之象,见于慢性肝炎。

(5)问腹胀、腹泻:两者均为肝胆疾病常见症状之一。腹胀是指自觉腹部胀满不适。胀有气胀、水胀之分;满有虚满、实满之别,究其病因,皆因肝病及脾、两脏皆伤、气机壅滞;腹泻指粪便稀软不成形,或成水样,便次增多,或因脾虚失运、或因湿热下注所致,见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腹水。

(6)问口苦:胆液味苦,肝胆相合,经脉络属,肝经湿热,胆热上蒸,则见口苦,见于急性肝炎。

4.触得着的病症——切诊

(1)脉象:弦脉为肝胆病主脉。弦数脉多为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弦缓脉见于肝郁湿困脾土;弦细脉为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弦滑脉为胆郁痰扰。

(2)腹部切诊

①腹胀:腹部胀大,按之不实、叩之如鼓,无压痛,腹形不随体位变化而改变着,多为气胀,属虚满;若腹部胀满,按之中实,叩之声音重浊、有压痛,腹形随体位变化而改变者,多为水胀,属实满;肝病初期,气机郁滞,常为气胀,后期水湿运化失常,气水相搏,停留于体内,则成水胀。

②胁下癥块:大多数患者发病后,可在右胁下肝区触及癥块,大小不等,按之或胀或痛。癥块的成因,是由湿热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停于胁下而成,见于肝硬化、肝大、脾大的病人。

③臌胀:腹部高度隆起,如鼓绷急,按之坚满,如囊裹水,属“单腹胀”。多因癥瘕、积聚日久,肝、脾、肾三脏受累,气、血、水等瘀结于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成,是肝病后期,病情危重之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