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炎病人如何做肝功能复查
在肝炎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活动期病人,一般每月复查1次肝功能;如果病情变化较快,则随时抽血做肝功能检查,以便能及时得到正确治疗。急性肝炎在恢复期,也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肝功能连续3个月正常,才能称为痊愈,而逐渐恢复工作。如果是慢性肝炎活动期,病情较重,或者重症肝炎病人,病情稳定或肝功能正常后,连续复查肝功能的时间要相应延长至半年以上。如果病人在恢复期间又出现症状,则要及时到医院复查肝功能。慢性肝炎病人,如果出现肝痛明显,肝脏进行性增大,或伴有发热、消瘦较明显等现象时,除了复查肝功能外,还要做B超检查及其他项目化验如甲胎蛋白(AFP)等检查,以明确有无并发其他疾病。
(二)肝炎患者应如何应对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得了急性肝炎后,要尽可能争取住院治疗,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可在家里隔离治疗。充分休息和合理饮食对肝炎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肝炎病人一定要尽早卧床休息,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不要饮酒和应用有损肝脏功能的药物。迄今还没有治疗肝炎的特效药物,治疗的护肝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宜过多过大,滥求医、乱投药都可增加肝脏的负担,对肝炎的恢复不利。在家里治疗的病人,家属要安排舒适、安静的环境,并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当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肝功能首次正常后要继续休息3个月,才能逐渐恢复工作。
(三)肝炎病人的饮食注意要点
饮食在肝炎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能起到保证营养、辅助治疗和防止并发症的作用。一般应给以高热量(每日不低于8.36千焦)、高蛋白(每日每千克体重不低于1克蛋白质)、高维生素(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和适量脂肪(每日40~50克)的饮食。其中蛋白质应选用具有高度生物性,内含人体所需氨基酸的食物,如牛乳、蛋类、鱼类及瘦肉等。急性肝炎蛋白质要求每日70~89克,慢性肝炎希望达到每日100克以上,对肝衰竭和肝性脑病者,每日总蛋白量应限制在30克以下。
肝炎病人的食品要多样化,不能偏食。要容易消化、少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和刺激性食物,如酒类、辣椒及咖啡等。
(四)补肝之法对中医阳黄和阴黄的意义何在
阳黄多属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初可有发热,黄疸鲜明如橘子色。由于湿热相交,可按湿或热偏重治疗。热重于湿者表现热度高、口干烦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以清热为主,佐以利湿,常用茵陈蒿汤加减。湿重于热者表现头重身倦、纳呆,渴不思饮,腹胀便溏,舌苔厚腻,脉弦缓。以利湿为主,佐以清热,常用甘露清毒丹加减。总之,鉴于阳黄以湿热为患,故治疗上应以利湿清热为补,即以清补为大法。
阴黄属于慢性肝炎及重症肝炎的黄疸。症状为神思困倦,黄疸晦暗如烟熏色。可按寒或湿偏重分型。寒重于湿者表现畏寒肢冷、腹满胁痛、脉沉细。以温阳祛寒为主,佐以利湿健脾,常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湿重于寒者表现身重体倦、大便稀溏、脉沉缓,以利湿健脾,佐以温阳祛寒。常用五苓散加减。鉴于阴黄寒湿为患,所以治疗时应以温阳化湿、健脾除湿为治疗大法。
(五)有些肝炎病人不宜多吃糖
为了保持糖原含量,保持肝细胞功能,肝炎病人一般饮食中应供给足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糖类),但长期高糖饮食也会带来不利的结果。因为病毒性肝炎可以并发糖代谢障碍。肝炎病毒也会使胰岛细胞受损,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耐量的减低。如盲目进食高糖饮食或输入高糖溶液,势必会加重胰腺负担,甚至可以发生肝源性糖尿病。但在肝细胞大量坏死时,由于有些酶的破坏,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亦可发生低血糖。肝炎病人如发现低血糖时,应给予高糖饮食或输入含糖液体。
(六)肝炎病人能否吃鸡肉、鸡蛋及海产品
有人说肝炎病人不能吃鸡肉、鸡蛋及海产品等食物。其实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根据。肝炎病人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每日每千克体重不能低于1克,最好在1.2克以上。禽肉、牛乳、瘦肉、蛋类及鱼类(包括海鱼)等都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一般肝炎病人应鼓励进食这类食物。但有严重肝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倾向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七)肝炎患者能否痊愈
据统计,急性病毒性肝炎中80%~85%的病人可痊愈,而10%~15%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炎能否治愈与感染肝炎病毒的型别有关。甲型肝炎极少能演变成慢性,据报道约70%呈迁延过程,多数预后良好,成为慢性肝炎仅为0.4%。
急性乙型肝炎演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者有5%~10%,慢性活动性肝炎约3%。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者小于1%。丙型肝炎演变为慢性者为40%~50%。
慢性迁延性肝炎的预后一般良好,虽然病程可迁延数月或数年,最后多数肝脏阻滞病变仍可完全恢复正常而痊愈,仅有少数演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八)肝病阳痿不必壮阳
慢性肝炎病人对性功能有一定影响。肝脏是调节性激素含量的重要器官,通过对激素的灭能作用,维持血中性激素的平衡。慢性肝病病人往往存在肝脏的雌激素灭活作用减退,使血中雌激素的含量增高。由于性激素代谢异常,男性病人可出现女性化表现,如毛发减少或脱落、性欲减退或丧失、阳痿、睾丸萎缩、男性乳房肥大等病症。
而中医学认为慢性肝病,特别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往往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肾水亏虚,虚火上炎而引起阴虚火旺的病症。
因此,凡肝病见阳痿不必壮阳,壮阳则相火动而伤肝阴,从而损伤肝脏功能,加重肝病的发展。
(九)密切接触了肝炎病人后应采取的措施
密切接触了有传染性的肝炎病人后,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如接触的肝炎病人是甲型肝炎,可应用丙种球蛋白预防,通常幼儿1毫升、儿童2毫升、成年人3毫升肌内注射,1个月后重复1针。保护效果可维持6个月。但也有人对应用血制品有顾虑,怕被乙肝、丙肝病毒污染。
2.如接触的肝炎病人是乙肝病人,包括破损皮肤接触病人血液、输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被病人使用过的枕头及其他医疗器械刺伤及性生活接触等,可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成人5毫升、新生儿1毫升肌内注射。1个月后并应用乙肝疫苗接种预防。
3.甲肝的潜伏期15~45天,因此在接触后0.5~2个月期间检查肝功能及抗-甲肝IgM检查。乙肝的潜伏期45~160天,因此在接触后1.5~6个月期间检查肝功能及乙肝原抗体系统标志物。
4.在潜伏期期间应增加营养,不宜过分劳累,戒酒,避免机体及精神上的创伤。
(十)不适宜肝炎病人应用的药物
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不适宜肝炎病人应用。这类药物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2.抗麻风病药物,如氨苯砜、苯丙砜。
3.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依托红霉素、林可霉素、哌拉西林等、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等。
4.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咪唑类(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等。
5.抗肿瘤药物,如巯嘌呤、硫鸟嘌呤、氮芥、丝裂霉素、门冬酰胺酶、乙双吗啉等。
6.降血脂药物,如非诺贝特。
7.降血压药,如甲基多巴、吲达帕胺等。
8.降血糖药,如格列本脲、苯乙双胍、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
9.解毒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等。
10.抗精神神经病药物,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奋乃静、舒必利、扑米酮等。
11.作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咯哌丁胺等。
12.激素类药物,如苯丙酸诺龙、司坦唑醇、甲睾酮、氯米芬等。
(十一)肝脏疾病在眼部的表现
眼睛巩膜(即白眼球上的一层膜)发黄,是传染性肝炎的一种常见表现。中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肝开窍于目”的记载,认为肝脏与眼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各种各样的眼部表现都与肝脏疾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相关。
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眼睛可出现眼花、视物模糊、复视、黑影、眼睛胀痛等症状,这时由于当肝细胞功能减退时会引起胆红素、氨等化学物质的代谢障碍,这些物质作用于神经所致。
眼睛干燥可能是缺少维生素A的表现,但更可能是所谓的干燥综合征的一种表现,慢性肝炎病人中有一部分存在这种情况。在开始时,病人常有挤眼症状,随后发生口、鼻、眼干燥。此外,暗适应力降低和夜盲也是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常见的眼部表现。当肝功能受损时,消化吸收功能紊乱造成脂溶性维生素A的吸收代谢异常,以致眼对维生素A的利用减少及视紫红质代谢障碍而引起夜盲。夜盲的严重程度,往往可提示肝脏受损的程度。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病。有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病人角膜四周可见一条宽2~3毫米的环状带,呈黄绿色、蓝绿色或棕黄色带条。此为角膜色素环。此外,病人还可出现瞬目及眼球震颤症状,在停止活动时加剧。
肝脏疾病还可引起眼底变化。如慢性肝炎病人大多有视网膜静脉扩张和生理盲点扩大,不过,这些变化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出,需借助仪器。
(十二)肝脏疾病在皮肤上的表现
除了蜘蛛痣和朱砂掌之外,肝脏疾病在皮肤的其他部位也有较为明显的信号,当这些部位发生如下症状时,很可能是某种肝脏疾病已经发生,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
1.肝病面容 面部,特别是眼眶周围的色素沉着,呈晦暗而灰黑的面容。此外,手掌纹理和皮肤皱褶等处也可出现色素沉着。这种面容特征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
2.黄疸 眼睛的眼白部分呈现黄色,严重者其黏膜和皮肤均可发黄,还可伴有瘙痒。此类症状特征多见于黄疸型肝炎和重症肝炎。
3.皮下出血 黏膜或皮下时常出现瘀点、瘀斑、血肿,有时还可发生鼻出血、齿衄。此种症状特征多见于重症肝炎或肝硬化晚期。
4.腹壁静脉曲张 腹壁膨隆,腹壁皮肤紧张而发亮,脐周围经脉突起、曲线。此种症状特征主要见于肝硬化。
5.肝掌 手掌除可能有蜘蛛痣之外,手掌发红,特别是在大小鱼际(手掌两侧的边缘)及手指末端的指肚呈斑状发红。此种症状特征多见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