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象 根据以下骨髓象作为确诊依据。
M1: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见,处于中性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者不见或罕见。
M2:分为2个亚型。
M2a: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者>10%。
M2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加,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
2.免疫表型与预后
(1)CD33缺失多见于M2型中ETO阳性患儿,1个月CR率明显高于其他患儿,预后好。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是对M2白血病患儿染色体未检测出t(8;21)易位的补充,也能作为患儿缓解、长期生存、MRD的检测指标。
(2)CD13阳性患儿1个月CR率明显高于其他患儿。
(3)CD14、CD11b均与1个月时低CR率、低EFS率密切相关,是预后差的指标之一。
(4)淋巴系抗原CD7、CD19和CD38表达可见于30%~45%的AML患儿,M2型最多见,占60.7%。CD7阳性患儿比阴性患儿CR率明显降低,存活时间缩短,CD7阳性与CD34、GP-170及异常染色体有关,与高白细胞数有关。
(5)CD56的阳性患儿中大部分伴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是预后差的重要指标之一。CD56表达不仅与FAB分型中M2、M5有关,还常与其他预后差抗原表型CD7、CD34相关。AML中具有t(8;21)易位的患儿预后较好,但伴CD56阳性表达的患儿预后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