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物合用比单用药效更强

药物合用比单用药效更强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若咳嗽可耐受,可继续使用;若不能耐受,换用ARB类药物。③低血压,应减少该药或其他降压药物,必要时扩容治疗。⑤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应停用该药并采取以下措施。4.特殊用药人群的监护 ①肾功能不全患者,宜采用小剂量给药,缓慢递增,密切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如须合用利尿药,建议使用呋塞米,不宜使用噻嗪类利尿药。③哺乳期妇女慎用。

【其他名称】 甲巯丙脯酸、开博通。

【作用与用途】 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能竞争性抑制ACE。用于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肺动脉高压。

【用法用量】 口服:宜在餐前1h服药。①高血压,1次12.5mg,每日2~3次,按需要在1~2周增至1次50mg,每日2~3次。②心力衰竭,起始剂量1次12.5mg,每日2~3次,必要时可逐渐增至1次50mg,每日2~3次。静脉给药常用剂量为1次25mg,于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溶解后,缓慢静脉注射10min,随后取该药50mg于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溶解后,静脉滴注1h。

【药动学】 口服吸收迅速,吸收率在75%以上,进食可影响吸收。口服后约15min开始起效,达峰时间为1~1.5h。注射后15min开始起效,达峰时间为1~2h,作用持续4~6h。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可通过胎盘,少量经乳汁分泌。主要经肾排泄。T1/2<3h。

【禁忌证】 对该药过敏对其他ACE抑制药过敏者、有使用其他ACE抑制药曾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妊娠期妇女。

【安全用药监护】

1.不良反应与主要处理方法 常见皮疹,减量、停药或给予抗组胺药后可消失,心悸,心动过速,胸痛,咳嗽、味觉迟钝,7%~10%的患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或抗核抗体阳性;少见蛋白尿,眩晕,头痛,晕厥,血管神经性水肿,面部潮红或苍白、心律失常,粒细胞减少,发热,寒战,白细胞减少,血尿素氮和肌酸酐升高;偶有血清肝酶值升高,血钾轻度增高,血钠降低。主要处理方法:①若出现白细胞减少,应停药,一般2周可恢复。②若咳嗽可耐受,可继续使用;若不能耐受,换用ARB类药物。③低血压,应减少该药或其他降压药物,必要时扩容治疗。④如蛋白尿逐渐增多,暂停该药或减少剂量。⑤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应停用该药并采取以下措施。a.迅速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或在监测心电图和血压下缓慢静脉注射0.1mg肾上腺素,接着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b.静脉给予抗组胺药物和H2受体拮抗药。

2.主要相互作用 ①与引起肾素释放或影响交感活性的药物合用呈大于两者相加的作用,与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合用呈小于两者相加的作用;②与骨髓抑制药(如硫唑嘌呤)合用,可引起严重贫血;③与环孢素合用,可使肾功能下降;④与别嘌醇合用,可引起过敏反应;⑤与抗酸药合用,可使该药体内吸收减少。

3.基因检测 检测基因及位点ACE(ID),不同个体对该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4.特殊用药人群的监护 ①肾功能不全患者,宜采用小剂量给药,缓慢递增,密切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如须合用利尿药,建议使用呋塞米,不宜使用噻嗪类利尿药。②老年人应用须减量。③哺乳期妇女慎用。

5.药物过量处置 过量可致低血压,处置方法参见“不良反应”。

6.实验室检查 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最初3个月内每2周1次,此后定期检查,有感染迹象时随即检查),电解质,尿蛋白和肝、肾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