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名称】 奴佛卡因胺、普鲁卡因酰胺。
【作用与用途】 属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现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注射液适用于利多卡因无效而又不宜电转复律的室性心动过速。
【用法用量】 ①口服:室性心律失常,1次0.25~0.5g,每4h1次;肌强直,1次0.25g,每日2次。②肌内注射:室性心律失常,1次 0.5g,每6h1次。③静脉给药:室性心律失常,1次0.1g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5min,必要时每隔5~10min重复1次,总量不得超过10~15mg/kg。也可按10~15mg/kg静脉滴注1h,然后以每小时1.5~2mg/kg维持。
【药动学】 吸收较快而完全。静注后即刻起效。蛋白结合率为15%~20%,T1/2为2~3h。约25%经肝代谢成N-乙酰普鲁卡因胺。N-乙酰普鲁卡因胺的T1/2约为6h。有效血药浓度2~10μg/ml,中毒血药浓度12μg/ml以上。该药30%~60%以原形经肾排出。血液透析可清除。
【禁忌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除非已有起搏器)、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除非已有起搏器)、对该药过敏者、红斑狼疮(包括有既往史者)、低钾血症、重症肌无力、地高辛中毒。
【安全用药监护】
1.不良反应及主要处理方法 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大剂量较易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口苦,肝大,氨基转移酶升高,溶血性或再生不良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及骨髓肉芽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少数人可有荨麻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斑丘疹,头晕、精神抑郁及伴幻觉的精神失常;另见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偶可产生肉芽肿性肝炎及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肌病及Sjogren综合征。主要处理方法:①如出现心脏停搏或传导阻滞,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心室起搏给予对症治疗;②可用普萘洛尔、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减慢或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并防止发展为心室颤动,必要时可行直流电除颤;③一旦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应停药。停药1个月内,血细胞计数通常恢复正常;④注意监测血压(胃肠道外给药时),低血压时可补充液体及静脉给予升压药。
2.主要相互作用 ①西咪替丁可抑制该药的排泄;②口服胺碘酮可以降低该药清除率;③与神经肌肉阻滞药合用时,后者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④抗酸药可降低该药生物利用度。
3.特殊用药人群的监护 老年人应依据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应权衡利弊。
4.药品过量处置 参见“不良反应及主要处理方法”。
5.实验室检查 用药期间应检查和监测抗核抗体试验、肝功能、心电图。在用药的前3个月,每周进行1次血小板计数、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检查,此后定期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