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放弃个人利益更理智
西汉学者刘向在《战国策·序》中写道: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想对付秦国,但是他们的态度分为两派:以张仪为首的一帮人到处游说六国服从秦的领导,以从中谋利,这一派叫横;以苏秦为首的一帮人鼓吹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这一派叫纵。六国各自为政,最终被秦所灭。
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有七个主要的国家,它们实力有强有弱,其中实力最为强盛的是秦国。对秦国来说,它所面临的局势是这样的:它比另外六国中任何一国的实力都要强,如果可以逐个击破,那么六国最终都会成为囊中之物;但是如果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秦国就没有必胜的把握。
而六国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境遇:如果其中任何一国想要单独和秦国为敌,那它就是在自取灭亡;但是抵御秦国并非必须六国联合才行,四五个国家联合起来也差不多够用,如果其他五个国家去打秦国,自己就可以落得安宁太平,不用损兵折将。
试问,如果你是六国中某一国的君王,你会出兵吗?
也许是基于对六国的同情心,也许是你看到了后来秦始皇的暴政,可能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兵抗秦。但是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一个英明的君主会怎么选择。
我们先来假设一下英明君主处事的方式。在本例中,我们可以认为英明的君主会遵守下面的两个规则:规则一,爱惜自己的子民,不是迫不得已不会把自己的子民推上战场;规则二,如果国家非灭亡不可,会选择延后灭亡,因为如果有时间做准备,还有取得胜利的可能性。上面的两个规则应该不会有人提出异议。那我们现在就把这个英明的君主放在六国中的任何一国。他会发现自己所面临的境遇:
假如其他五国出兵抗秦,那么:如果“本国”出兵,虽可击败秦国,但是因为秦国的强大,自己也会有很大损失;如果“本国”不出兵,其他五国也会击败秦国——因为秦国毕竟无法以一敌五,而自己国家就可以避免战祸。
所以,如果其他五国出兵的话,本国最好不出兵,这样既可以打败秦国,而自己也不用卷入战乱。
那在另一种环境下呢?假如其他五国不出兵抗秦,那么如果“本国”出兵,会因为自己打不过秦国而导致国家立即灭亡;如果“本国”不出兵,可能以后会灭亡,但是起码现在得以保存。
因此,如果其他五国不出兵抗秦的话,“本国”最好的选择也是不要出兵。可能你会惊讶于这个结果。小时候学到这段历史时,可能大家都曾痛心疾首。
难道就要眼看着国土从自己手里尽失?还有什么方法能为六国的国君解决当下的难题吗?
如果增大不出兵的代价呢?比如建立一个六国的联合政府,如果有一国不出兵,就集体出动军队,灭亡这个国家。这是一个理论上行得通,实际上不可行的办法,因为六国间的战争只会加速六国的灭亡,让秦国得利。
我们通过对六国处境的分析,可以知道: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分析了对手的选择之后,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抉择,反而会导致共同的毁灭。但是,如果六国都是非理性的,各个君主都是好战分子,不管自己国家子民的死活,也不管国家是否灭亡,只是想要打败强秦,反而可能会共同出兵,达到集体的最优结果。
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分析了对手的选择之后,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抉择,有时反而会导致共同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