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核心脏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核心脏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肌对它们的摄取量主要取决于局部心肌血流量。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时,心肌对它们的摄取减少或不摄取。核心脏病学显像的独特之处是能反映局部心肌血流分布,心肌放射性分布不均匀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显像用于心电图不能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怀疑围术期心肌梗死;或怀疑右心室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基础上发生再梗死、或无痛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或酶学检查不能确诊者等情况。

(一)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是借助于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细胞能够选择性地摄取某些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通过分布于心肌细胞的放射性药物不断地发出射线,在体外应用成像设备采集相关信息,根据心肌细胞内的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即可了解心肌的血供,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正常心肌细胞具有选择性地摄取某些碱性或非碱性离子的能力。心肌对它们的摄取量主要取决于局部心肌血流量。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时,心肌对它们的摄取减少或不摄取。核心脏病学显像的独特之处是能反映局部心肌血流分布,心肌放射性分布不均匀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

心肌显像可以进行静息显像或运动负荷试验,双嘧达莫、腺苷或多巴酚丁胺等药物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通常与运动试验相结合,在心率达次极量时,静脉注射心肌灌注显像剂,然后进行显像。当患者不能进行运动试验时,可以用药物负荷试验来代替,如双嘧达莫、腺苷或多巴酚丁胺等。

201 Tl是临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剂。201 Tl能被存活的心肌细胞摄取。静脉注射后,201 Tl的分布与局部心肌血流量成正比。正常心肌于运动高峰时摄取201 Tl最多,然后,201 Tl开始从心肌洗脱,放射性活度逐渐减少;缺血心肌由于局部血流减少,在运动高峰时,201 Tl摄取降低,在运动试验后的即刻显像,表现为节段性的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但是,因为缺血心肌201 Tl清除减低,所以,3~4h后再次显像时,缺血心肌的局部放射性可能与正常心肌接近,表现为“再分布”现象。梗死的心肌或瘢痕组织对201 Tl无明显的摄取,在运动试验后的即刻和3~4h“再分布”显像,均表现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而无“再分布”。

99mTc的物理半衰期为6.02h,发射140keV的γ射线,较201 Tl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能。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99mTc标记的心肌灌注显影剂为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sestamibi,99mTc-MIBI),也有一些新研制的显像剂如99mTc-甲硼酸环己二酮肟(99mTc-teboroxime),99mTc-替曲膦(99mTc-trofosfmin),99mTc-氮欧乙替(99mTc-N-NOET)等。

心肌灌注显像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了解缺血性心脏病病变的部位与范围、监测存活心肌、估测预后,以期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评估内科或手术治疗的疗效;药物负荷试验特别适用于不能运动或无法获得足量运动的患者如年老体弱、下肢骨关节疾病、间歇性跛行、截肢、神经与肌肉疾病、严重肺部疾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冠状动脉成形手术或溶栓疗法等介入性治疗后估计预后及疗效等。

(二)急性心肌梗死显像

急性梗死的心肌组织具有选择性地浓聚某些显像药物的特点,而正常心肌组织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因而使梗死灶显影,从而达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目的。

99mTc-焦磷酸盐显像: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钙离子迅速进入病灶,形成羟基磷灰石结晶。骨骼显像剂99mTc-焦磷酸盐(99mTc-pyrophosphate)静脉注射后,能被吸附在羟基磷灰石结晶上,从而使急性心肌梗死病灶与骨骼同时显影,正常心肌不显影,故这种显像又称作心肌“热区”显像。

抗肌凝蛋白抗体心肌梗死灶显像:肌凝蛋白是心肌细胞蛋白质的重要部分,由重链和轻链组成。急性心肌坏死使心肌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分子量小的轻链被释放到血循环中,而分子量大的重链仍在残留细胞内。111In或99mTc标记的抗肌凝蛋白抗体(111In-Am或99mTc-DTPA-Am),可同残留在急性坏死心肌细胞内的重链特异性结合,使急性心肌梗死病灶显像。

急性心肌梗死显像用于心电图不能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怀疑围术期心肌梗死;或怀疑右心室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基础上发生再梗死、或无痛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或酶学检查不能确诊者等情况。

(三)门控心血池显像

门控心血池显像是静脉注射血池显像剂,当显像剂在血液中混合均匀后,用受检者自身的心电R波和R-R间期内间隔相等的信号,能触发SPECT自动、连续、等时地采集心血池影像,可获得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心血池系列影像,反映心脏室壁的收缩,舒张过程变化。然后圈定左(右)心室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即可得到左(右)心室的时间-放射性曲线或称左(右)心室容积曲线,根据此曲线可以计算出左(右)心室的各种心功能参数。

常用的有首次通过法和平衡法两种。平衡门电路法是通过静脉内注入心血池显像剂后,使该显像剂在血循环内达到平衡。以患者心电图的R波作为门控信号,使γ照相机采集几百个心动周期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分别将各段采得的放射性计数加以叠加,将R-R波之间分成8帧或16帧图像,包括从舒张末期(ED)到收缩期(ES)再到舒张末期的全过程的图像。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出心室的各种心功能参数。平衡法心血池显像必须采用在血循环中能停留较长时间的放射性显像剂,一般用体内法标记红细胞进行显像。首次通过法是将注入静脉的放射性药物以“弹丸”方式快速注入体内,以γ照相机或SPECT探头置于心前区进行放射性采集,记录放射性核素依次通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循环至全身的全过程。显像剂为99mTc或99mTc标记化合物,可依具体情况选择。

门控心血池显像主要用于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与功能状态。如评价冠心病患者或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心室室壁瘤的定位及大小的评估,对真、假室壁瘤的鉴别诊断;监测心血管患者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前后或心脏毒性药物使用过程中心功能的改变;心脏手术或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对心功能的评价等。

(四)放射性核素静脉显像

从静脉下游注入示踪剂,示踪剂随血液从小静脉向中、大静脉引流,最后注入右心房。如果在注射时,在注射部位近心端适度结扎止血带,阻断浅静脉,则示踪剂将通过交通支流入深静脉,因而可以对深静脉进行显像。

显像剂一般为99mTc或99mTc标记化合物。静脉显像一般用于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如双上腔静脉、大静脉异位引流等。大静脉闭塞,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病变程度、部位与侧支循环途径的检测;肢体水肿的病因监测,包括静脉瓣功能不全、血栓性静脉炎、重度静脉曲张等;还可用于肺动脉血栓寻找血栓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