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转移是肿瘤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倍感神秘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其涉及的因素多,缺乏固有的规律性。在组织学上不同类型的肿瘤有各自不同的生长规律及转移特性。但是同一类型的肿瘤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现又可以千差万别。某一种恶性肿瘤或某一患者的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发生转移时间的早晚,既与肿瘤的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有关,同时又与患者的全身状况有关,这是机体对肿瘤侵犯和反侵犯的斗争结果。在这个斗争过程中,彼此力量的消长,涉及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内许多复杂问题。从总体上来讲,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肿瘤局部因素
(1)肿瘤大小:一般而言,肿瘤越大或临床分期越晚,发生转移的机会也越多。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有时在原发瘤很小甚至十分隐匿的情况下,就发生了转移,而以转移瘤为首发症状。相反也有些体积巨大的肿瘤直到最后患者死亡时,尸检也未发现转移。
(2)生长速度:一般情况下发生转移与原发瘤生长的速度成正比,即原发瘤生长越快发生转移的时间越早,但是也有与上述完全相反者。如乳腺的髓样癌,一般生长迅速,发生转移者却比较少见,而硬癌生长缓慢,发生转移者却十分常见,而且出现的时间也早。恶性黑色素瘤则可以在原发瘤很小,生长十分缓慢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发生全身广泛性转移。
(3)分化的程度:肿瘤的恶性程度即细胞分化的程度,在通常情况下,一般认为瘤细胞分化程度越差恶性程度越高,发生转移者越早。但是例外的情况也很多,如分化非常良好的甲状腺滤泡型癌,虽然分化良好,被临床上认为是恶性程度低的肿瘤,但却常发生骨转移,而软骨肉瘤虽分化程度较差,但切除后却可长期生存,而无或很少有转移现象。
(4)肿瘤的类型:来自于淋巴系统的肿瘤,如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较来自上皮系统的鳞癌更容易或更早发生转移,而腺癌又比鳞癌容易发生转移。鳞癌多经淋巴路转移,而腺癌则易从血路转移。
(5)细胞的生物特性:转移是肿瘤的特性,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①生长活力;②侵袭能力;③代谢特性(如无氧酵解);④酶的产生(蛋白溶解酶);⑤表面的结构特点;⑥抗原性;⑦细胞的可塑性;⑧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合力;⑨局部血液凝集的因子,这种因子可为瘤细胞的着床创造条件;⑩肿瘤血管形成因子,如果产生了这种因子会促使毛细血管长入已着床的瘤细胞栓,促使或加快转移;瑏瑡染色体的变异;瑏瑢瘤细胞DNA分子结构的改变等。上述因素都只能不同程度地从不同的角度影响肿瘤的转移及转移过程。
2.全身因素 一个患者的恶性肿瘤能否发生转移,转移速度的快慢,除了肿瘤局部的原因外,还受全身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免疫状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这似乎已形成了共识。对体内已经发生了恶性肿瘤的患者来讲;免疫功能的优劣对肿瘤的转移和转移时间的早晚,及转移瘤生长的快慢更有明显的关系。机体免疫状态良好,对肿瘤的转移和生长速度有某种抑制作用,可以使肿瘤长时间的稳定而处于自限状态,不发生转移;相反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失去了抗御肿瘤的能力,可以促进肿瘤的转移,使转移时间出现的早,转移瘤也生长的快。
(2)激素水平:临床上某些肿瘤多发生在40岁之后及更年期患者,这可能与机体内分泌的改变、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虽然肿瘤与激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但是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临床上却是显而易见的。临床上用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甲状腺滤泡型癌具有缓解作用,而有些激素(如类固醇激素、ACTH、生长激素)对某些肿瘤的转移有促进作用,而对另一些肿瘤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凝血机制:自从人们发现瘤细胞在血管内皮黏附,周围被纤维蛋白所包绕,形成瘤栓,可以促进肿瘤的转移以来,凝血及抗凝机制对转移的影响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用125I标记瘤细胞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通过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可以减少瘤细胞的着床,从而具有降低肿瘤转移率的作用。还有人观察发现,瘤细胞可产生癌凝因子,具有较高凝血质活性的瘤细胞可促发凝血过程,因而用于瘤细胞在毛细血管壁上的黏附。另外,内皮细胞具有排斥瘤细胞黏附的机制,而内皮细胞如果发生损伤,可减弱其生理功能而有利于瘤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纤维蛋白溶解素亦具有防止肿瘤转移的作用。近年来已有学者试用抗凝血疗法希望能减少转移发生的机会,降低肿瘤的转移率。
(4)高级神经功能紊乱:近代免疫学的研究已经证实,长期紧张的心理,不良的精神刺激、导致的高级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以直接通过下丘脑及由它控制分泌的激素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胸腺退化,影响T淋巴细胞的生长和成熟;抑制机体对外来刺激的反应;降低巨噬细胞的活动能力,干扰白细胞的活动,降低抗体活动能力等,从而降低整个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这不但会促使肿瘤的发生,对已经患有肿瘤的患者在肿瘤的生长、转移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5)组织损伤:临床观察发现,肿瘤的转移容易发生在组织损伤处。因此认为,组织损伤也是促使肿瘤发生转移的因素之一。损伤包括物理性、机械性及化学性的损伤。如放射照射的区域、机械性损伤的瘢痕、诊断性淋巴管造影后、其屏障功能降低的淋巴结等,均有利于肿瘤的转移而成为常见的易出现转移的部位。
3.外界因素 促使肿瘤转移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指人为的外来因素。对肿瘤及其周围组织不恰当的人工按摩,或临床反复粗鲁的体检,使肿瘤过度地受到挤压。刮宫对子宫内微小肿瘤也有促进转移的作用。不恰当的手术操作,如在靠近肿瘤组织中的剥离和挤压、活检及检查等均可促进肿瘤的转移。
上述影响肿瘤转移的因素,都只是一般的、常见的、比较明显的、人们已经认识到的现象。实际上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因素有待弄清,还需要投入更大的努力去研究。因为,肿瘤的转移是肿瘤生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的生物现象,具有十分复杂的机制。转移灶能否建立,无论是局部还是全身都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参与其中。它涉及肿瘤细胞与机体组织之间的适应与抗衡的动态过程,这是肿瘤研究中的一个十分艰难的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