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对于恶性肿瘤的病因,人们从物理、化学、病毒、慢性感染、遗传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某些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最原始的病因至今并未能完全弄清。事实证明,上述原因只是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促发因素,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机体自身。只有机体的内环境发生了变化,外来的因素才能起作用并引起变化。大量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其经济地位、职业、生活习惯、生活中的意外事件、个性心理特征等,都可能成为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因此人们主张对恶性肿瘤从生物、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和从医学整体上进行研究。
现代医学在对关于社会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如皮质内脏相关学说、应激学说、免疫监视学说、精神神经免疫学说等,均已证明,不良的精神状态,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紧张不良的人际关系和经济生活,恶劣的情绪会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生化免疫等功能变化。特别是能够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系统识别,消弱对癌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心理紧张可促使肿瘤的发展。如老鼠放在紧张的环境下可使它的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T淋巴细胞减少,胸腺退化,参与免疫的淋巴系统缩小,如果这时在老鼠的皮下接种淋巴肉瘤细胞,不但特别容易成功,而且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下)增加。有人认为,在人处于高度紧张刺激的作用下,机体又没有应付这种紧张刺激的能力时,如果出现抑郁失望的情绪,就会扰乱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使皮质类固醇激素过度分泌,破坏了免疫系统的监督作用,使机体抵抗力减弱,这时在外界有害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就可能会加速恶变。因此,在研究癌症发病原因时,应当重视机体自身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要想使恶性肿瘤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预后,在局部治疗的同时要遵循从总体上治疗的原则。要求每名治疗恶性肿瘤的医生,从接触到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一面开始,就应当树立对肿瘤患者心理调控的观念。应当用良好的医德和高超精良的技术,从仪表、言语、医疗行为等多方面对恶性肿瘤患者显示出可望、可亲、可靠、可敬的安全信任感。在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对患者施以心理治疗。有效应用心理疗法,来调控患者的情绪,使其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增加营养,接受并积极愉快的配合治疗。患者愉快乐观和有信心的心境,具有帮助患者渡过难关、战胜疾病的作用。相反,不良的情绪则有诱发肿瘤或促使恶性肿瘤迅速发展的作用。有人对食管癌的调查表明,食管癌患者,个性暴躁者占64.7%,发病前有重大精神刺激者占52.9%。有人在研究白血病及霍奇金病患者心理时,发现病情明显变化的10个患者中,有9个与孤独绝望有关。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如果自己对治疗效果怀疑并丧失信心,处于焦虑状态,则术后的复发率明显升高。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精神科格里尔医师对一些癌症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查后发现,凡是对癌症充满斗争决心的有75%能存活5年以上,而认为无希望和失去信心的只有35%存活5年以上,足见心理因素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