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因治疗研究的现状

基因治疗研究的现状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提高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的转染率、抗癌基因的表达量及靶向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关键。因而,国内有关基因治疗的研究报道也已开始增多,在某些方面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复旦大学遗传所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还进行了世界上首次血友病B的临床基因治疗,但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

自1991年2月Rosenberg进行了首次人类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尝试以来,目前已开始进行或正在准备进行的各种肿瘤基因治疗研究项目已多达几十项(表6-2),且大量科学家和研究资金也正在涌入这一颇具诱惑力的研究领域。目前使用的各种肿瘤基因治疗法按所修饰基因的不同大致可分成6大类:①使用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②使用反义核酸的基因治疗;③使用融合毒素的基因治疗;④分子外科(molecular surgery);⑤使用肿瘤疫苗的基因治疗;⑥针对造血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上述六大类方法中的绝大多数研究计划在临床前研究包括体外和动物模型研究中均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还未见较系统的大宗病例的临床研究报道,而仅见一些零星的个例报道。如Rosenberg使用TNF-TIL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病人,在已报道的6例中,仅使用TNF-TIL治疗的3例病人未显示明显的疗效,另3例患者在加用一定剂量的IL-2后,也仅有一例肿瘤消减较明显。DAB486-IL-2是第一种用基因工程手段制成的融合毒素(fused toxin),对富含IL-2受体的肿瘤细胞如某些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LeMaistre等报道,一例常规化疗和γ-IFN治疗无效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经用DAB486-IL-2后,显示了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也较小。最近还有报道,用分子外科技术治疗脑肿瘤也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病人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总的来讲,目前在美国及少数欧洲国家,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发展迅速,已有多项技术完成了临床前研究,但多数临床研究项目也尚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故要估价肿瘤基因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的真实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经过近十年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案是非常安全的,但其抗肿瘤效应也非常低,甚至无任何治疗作用。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原因是目前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在体内存在着转染率低、抗癌基因表达量低及不能靶向肿瘤细胞等缺点,从而不能将抗癌基因转染给足够的肿瘤细胞,并使之高效表达,这严重抑制了肿瘤基因治疗在临床中的疗效。如何提高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的转染率、抗癌基因的表达量及靶向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关键。

我国的基因治疗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一些重点实验室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工作,如医科院肿瘤所、北京肿瘤所、上海肿瘤所的反义核酸肿瘤实验治疗研究,以及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基因治疗研究室的基因-病毒疗法的开发利用。但总的来说,国内在基础研究方面较薄弱,独创性、开拓性、先导性的研究成果还较少,多数是利用国外的知识、学术思想和理论,来指导、设计自己的研究工作。在基因载体构建、目的基因克隆、基因治疗模型系统尤其是动物模型的研制等方面均有待加强,高效合理的管理法规和管理机制也有待建立、健全和完善。近年来,国家七五攻关计划、八五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科研基金等都加强了对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资助。有关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已成为鼓励研究的重点资助领域;国内有不少单位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具有较高水准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国家有关基因治疗的法规正在制定中;不少刊物介绍了有关基因治疗的知识;近年来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还召开了数次有关基因治疗的国际和国内会议,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基因治疗研究的发展和提高。因而,国内有关基因治疗的研究报道也已开始增多,在某些方面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所的IL-2实验基因治疗研究,中国医科大学肿瘤所TNF-LAK、TNF-TIL制备的研究及NeoR导入胃癌组织TIL的研究,浙江医科大学肿瘤所野生型P53和反义P53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等。复旦大学遗传所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还进行了世界上首次血友病B的临床基因治疗,但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

表6-2 肿瘤基因治疗临床研究项目

(续 表)

(1)除注明国籍外,均为美国的研究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