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栀子12g,郁金9g,丹参15g,柴胡6g,枳壳6g,香附10g,苍术4.5g,厚朴4.5g,陈皮4.5g,炙甘草3g。
【功用】 醒脾化湿,疏肝调气。
【适应证】 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的急性期,湿邪困滞,气机郁结,瘀热内蕴之症。
【潘氏临证心得】 病例丁某,男,52岁,因发热、纳减、乏力,经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头重目眩,脘腹痞满,厌油,常便溏,寐差,盗汗时作,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证属脾湿内滞,肝失条达,治宜醒脾化湿,疏肝调气。
药用:制厚朴3g,苍术(制)、柴胡、法半夏各6g,茯苓,郁金、栀子、神曲各9g,黄芩、枳壳、炙甘草各4.5g。连续服上方加减2个月,复查肝功能正常,自觉症状减轻。继用香砂六君汤加减巩固疗效,观察3个月,化验数据皆稳定在正常范围。
对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的辨治,抓住少阳肝郁证与太阴脾困证。辨其主次,用药有所侧重,疗效较为满意。肝郁易导致瘀凝热化而伤阴,脾困易使气阻湿滞而气虚,肝郁和脾困,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由于各人体质、神经类型与机体反应性等的差异,两者程度各有不同,辨别肝郁、脾困主次,是关键所在。
在此基础上,食欲缺乏加鸡内金、六曲或炒麦芽;大便不成形加白术、炮姜或黄连;肝肿痛质较硬加鳖甲、当归、白芍、郁金换用莪术,再加三棱:气虚加党参、白术、茯苓或黄芪;阴虚加地黄、麦冬、枸杞子或石斛。急性期中的谷丙转氨酶增高,可加半枝莲,垂盆草,蓼大青叶或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迁延性或慢性肝炎过程中的谷丙转氨酶长期波动,依据《黄帝内经》甘缓,酸收的治则,以脾困为主的肝脾失调证,重用苍术(制),加用山药、山茱萸以调整肝脾功能,以肝郁瘀凝为主的阴虚证,加用麦冬、枸杞子、丹参以养阴活血,有较好的降酶效果。
【解读赏析】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发生率,远远超过急性黄疸型肝炎。据统计,约有半数为无黄疸型的,乙型肝炎病人则绝大多数都是无黄疸型的。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比较,有几个特点:病人在整个病程中不出现黄疸,血清中胆红素始终正常,但谷丙转氨酶则升高,或明显升高。这是第一个特点。发病多数都比较缓慢,症状常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重。有部分病人甚至不能回忆起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的。有些病人甚至没有症状,而在偶然查血或普查时才被发现。多数病人都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腹胀、大便不爽、大便次数增多、肝区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恶心、呕吐。
无黄疸型肝炎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症状的轻重也很不相同,常常容易造成误诊。如有的病人可因疲乏、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工作能力下降等而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有的病人则可因腹胀、不想吃东西、腹泻、消瘦等而被诊断为消化不良;有些病人则可因长期低热、疲乏而被诊断为“低热待查”,或被疑为结核病、风湿热等;有些女性病人可有月经不调、水肿而长期在妇科就诊;有些男性病人也可表现为性功能减退而被诊断为阳痿。由于无黄疸型肝炎主要见于乙型及非甲非乙型病人,因而病程多数都比较长。肝大及压痛,肝区部位有叩击痛是常见的体征,少数病人有脾大。这些特点,可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