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柴胡合桃核承气汤

大柴胡合桃核承气汤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春节后病情逐渐加重,至今未曾缓解,于今年5月26日住院治疗,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此属二阳合病,为大柴胡合桃核承气汤方证,予:柴胡12g,半夏9g;黄芩9g,白芍9g,枳实9g,大黄6g,生姜9g,大枣3枚,桃仁9g,桂枝6g,牡丹皮9g,炙甘草6g,冬瓜子9g,生石膏45g。如常见有小青龙汤方证,复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方证者,即以小青龙汤、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三方合方主之。

【组成】 柴胡12g,半夏9g;黄芩9g,白芍9g,枳实9g,大黄6g,生姜9g,大枣3枚,桃仁9g,桂枝6g,牡丹皮9g,炙甘草6g,冬瓜子9g,生石膏45g。

【功用】 逐瘀定喘。

【适应证】 痰热夹瘀,咳喘气短,吐血。哮喘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胡氏临证心得】 许某,女,30岁。初诊日期1964年6月29日。咳喘气短已10余年,每至冬季病剧。近2年来因爱人病故,心情不好,发病加重,曾2次吐血。今年春节后病情逐渐加重,至今未曾缓解,于今年5月26日住院治疗,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经治疗1个多月,前后用苏子降气汤合定喘汤、麻杏石甘汤、桑杏汤等加减治疗皆不效。自6月19日至6月29日加服蛤蚧尾1对,西洋参60g,病情越来越重,要求请胡先生会诊。现在症状:喘息抬肩,心悸气短,汗出淋漓,因咳喘而不能平卧,吐白色泡沫痰,时夹有黄痰,面部潮红,形体疲惫,难以行动,语言无力,饮食减少,二便尚调,时腰背疼痛,心情抑郁,时常泣下,舌苔白腻,脉细微数。此属二阳合病,为大柴胡合桃核承气汤方证,予:柴胡12g,半夏9g;黄芩9g,白芍9g,枳实9g,大黄6g,生姜9g,大枣3枚,桃仁9g,桂枝6g,牡丹皮9g,炙甘草6g,冬瓜子9g,生石膏45g。

二会诊7月1日:上药服1剂,喘小平,汗大减,已能平卧。昨夜微冒风寒,晨起头痛,仍宗上方加减:上方去冬瓜子,加瓜蒌24g。

三会诊7月2日:精神转佳,能慢步行走,自理生活,面部潮红之象略减,昨晚月经来潮,本次提前15日,量多色淡,无瘀血块,大便微溏,仍宗前法加减,病情渐平稳,纳食稍香,喉中微有痰鸣,胸中时痛热,舌苔薄黄腻根厚,脉细滑,继以上方加减,回家调养。

【解读赏析】 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证,大便难通,口干舌燥或烦渴者,宜加生石膏;若复有外感,发热恶寒而无汗者,则宜葛根汤,可依证选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或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三方合主之,见咽干烦躁者,亦宜加生石膏;若上证见汗出而喘明显者,则宜麻杏石甘汤,依证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三方合方主之。

另外,痰饮瘀血二因俱备的哮喘证,既有外邪内饮,复有瘀血在里的哮喘也屡有所见。如常见有小青龙汤方证,复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方证者,即以小青龙汤、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三方合方主之。

胡先生非常强调,方证之学为医者的基本功。六经之分,只概括了为病的表里(赅半表半里在内)阴阳,当然还须进行寒热虚实的分析,则六经八纲俱无隐情,辨证至此,已可制定施治的准则。但是胡先生特别强调,在临床应用上,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所谓准则,亦只是可汗、可下、可补等法则而已,究竟宜用什么方药,还须进行方证之辨。方证者,即方剂的适应证,如《伤寒论》所载桂枝汤证、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等皆是也。辨方证为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辨方证是否正确。所以,医者必须对各种重要方剂要熟悉,无论是药物组成,还是药理作用,尤其具体的适应证,均须心中有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