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葛根加术汤

葛根加术汤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世乃至今日所通称的痹证,主要是指关节及肌肤疼痛。本证常见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症。微发汗是治疗痹证的重要原则,葛根汤清凉解肌、发汗,同时加入苍术利湿,这样湿从小便走,热也随湿解,使风湿俱去。其治疗大法注意到祛风寒湿及养血活血,但更重要的是强调辨六经和方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

【组成】 葛根12g,麻黄9g,桂枝6g,生姜9g,白芍6g,炙甘草6g,大枣4枚,苍术15g。

【功用】 发表解肌,祛风利湿。

【适应证】 关节炎疼痛,诸痹证,项背强痛,发热恶寒,无汗恶风,腰酸身重,苔白,脉弦滑。

【胡氏临证心得】 风湿相搏痛无休,六经辨清有止期。临床治痹证,《内经》多单称之为痹,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但《内经》又提出了不少复合痹名,如行痹、痛痹、着痹、五体痹、五脏痹等名称,涵盖了经络气血闭塞不通所引起的疼痛或麻痹等症。后世乃至今日所通称的痹证,主要是指关节及肌肤疼痛。历代医籍称谓的风湿、历节、热痹、痛风、白虎历节、鹤膝风、湿痹、风湿热痹等名称多属于此。本证常见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症。微发汗是治疗痹证的重要原则,葛根汤清凉解肌、发汗,同时加入苍术利湿,这样湿从小便走,热也随湿解,使风湿俱去。发汗剂中加入利尿、利湿药,为小发汗、微发汗法,宜注意。

本方用于急、慢性关节炎,尤其发热无汗而恶寒甚剧、身重的急性关节炎,不问有无项背强几几,多届本方证。其他如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等慢性关节病皆有应用的机会。《神农本草经》谓葛根治诸痹、痉与痛,值得深讨。

【解读赏析】 痹证的成因,《内经》提出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故后世治痹多宗祛风寒湿之法。《伤寒论》提出了“风湿相搏”“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汗出入水中”“风血相搏”“饮酒汗出当风”等多种成因。其治疗大法注意到祛风寒湿及养血活血,但更重要的是强调辨六经和方证。《伤寒论》有关痹证的论述和证治很多,如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等,多指痹证在表的阳证,也即是太阳病。而在表的阴证,也即是少阴病更为多见,如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痛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真武汤主之。”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等,也就是说,从病位来看,痹证多见于表,从六经辨证来看,多属太阳或少阴。但也有不少见于太阳阳明合病者,如《金匮要略·疟病》第4条:“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也有太阳少阳合病者,如《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因此,治疗痹证,胡先生主张首先要分析患者的症状是属太阳病,还是少阴病,还是阳明病,还是太阳少阳合病,还是太阳阳明合病,再进一步认清是何方证。这样处方用药,治疗痹证多能有效。《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18条:“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