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草泻心石膏汤

甘草泻心石膏汤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口舌糜烂已2个月不愈,多处投医无效。予以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生阿胶。炙甘草15g,半夏12g,党参9g,黄芩9g,干姜6g,黄连6g,大枣3枚,生石膏45g,生阿胶9g。分析患者症状特点:上火是明显的,但为什么不用三黄泻心汤,而用甘草泻心汤?胡先生在讲解甘草泻心汤方证时,讲述了他多年治验多位病例。口腔溃疡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组成】 炙甘草15g,半夏12g,党参9g,黄芩9g,干姜6g,黄连6g,大枣3枚,生石膏45g,生阿胶9g。

【功用】 益气和胃,苦辛开降。

【适应证】 口舌生疮、口腔糜烂。

【胡氏临证心得】 李卢氏,患者为36岁,家住北铁匠营。患口舌糜烂已2个月不愈,多处投医无效。视其方皆为山栀、黄芩、黄连、知母等苦寒清热泻火之品。近口舌糜烂痛剧,难以进食,甚则饮水都难。患者见人就哭,缘因饮食不足,奶水已无,难以哺乳双胞胎,孩子将饿死。时感头晕,心下痞满,腹胀,便溏,咽干不思饮,舌红绛,口腔、舌严重糜烂及乎看不到正常黏膜。脉沉细。予以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生阿胶。炙甘草15g,半夏12g,党参9g,黄芩9g,干姜6g,黄连6g,大枣3枚,生石膏45g,生阿胶9g。

上药服1剂即能进食,舌痛减,服3剂痊愈。

本患者来诊时已处危急关头,如投药再错,胃气大败,则危及3条人命,若投药正确,则使患者出现生机。因此辨证用药必十分小心。分析患者症状特点:上火是明显的,但为什么不用三黄泻心汤,而用甘草泻心汤?一是前医已数用苦寒不效;二是有头晕、心下痞满等症,为饮留邪聚,已示胃气不振,故是上热下寒之证,且示中气显虚而急迫者,恰为甘草泻心汤方证。方中以半夏、干姜驱饮和胃,以党参、大枣补中健胃除痞满,用黄芩、黄连清上热,并用大量甘草缓急安中。因其标热也重,故加入生石膏以清热,因其阴伤而虚,故加入阿胶养阴生津。因方药对证,故见效也迅速。

【解读赏析】 上热下寒为病本,苦辛开降除其根。口舌生疮、口腔糜烂都称谓上火,而一些医书也多认为是上热或湿热,如《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口舌证》指出:“口舌生疮糜烂,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经蒸热深也。”《医方考·口病方论》:“口糜本于湿热。”临床确实有为上热者,以法治之当然有效,但有不少患者为上热下寒,如囿于上热,必医有不周,使不少人含冤受苦。胡先生在讲解甘草泻心汤方证时,讲述了他多年治验多位病例。

口腔溃疡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学则认为其病机主要责之于心脾胃的升降功能失常,阴阳失和,使谷气不化,脾胃气弱,不能斡旋上下,从而使客气上逆,火热炎上,热毒郁积致口舌生疮。《圣济总录》云:“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故作疮也。”《医贯》亦云:“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本方中甘草为甘平之品,独入脾胃,为中宫补剂,能健脾胃,固中气之虚。方重用甘草意在清上焦之火,缓客气之逆,益中州之虚。佐以党参、大枣则补中益气之力大增。现代医学认为,甘草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半夏、干姜辛通气化,和胃消痞,温中散寒。合黄芩、黄连苦寒清热泻火,解邪热之烦。二者相伍,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诸药协同,使中气健运,寒热消散,胃气不痞,客气不逆,升降调和,阴阳通达,诸症易于消散。用石膏者,孔伯华先生曾说过:“石膏是清凉退热、解肌透麦之专药。一般皆谓其味辛凉,实则石膏之味是咸而兼涩;一般皆认为其性大寒,实则石膏之性是凉而微寒。凡内伤外感,病确属热,投无不宜。”

张锡纯说:“清热首崇石膏,石膏凉而辛散,有发汗透热之功,对外感发热无汗者可清热透汗,力辨白虎汤无汗之禁。石膏不但可清外感实热,对脏腑实热亦可清解。其用生石膏治脑漏、子宫炎、痔疮等因脏腑实热所致者,以生石膏‘且善于治疮,且善于解毒’,信不诬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