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生地黄30g,当归10g,川芎10g,阿胶10g,艾叶10g,党参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白术6g,生石膏50g。
【功用】 清热止血,补虚育阴。
【适应证】 多种出血、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现用于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血虚者。
【胡氏临证心得】 宋某,女,17岁,某医院住院。初会诊日期1982年10月11日。咽出血15天。患者出生时即有唇、腭裂,2岁时将唇裂缝合,因有“先天性糖原贮积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经常高,一直未进行腭裂缝合,直至上月经内科多方检查,认为可以手术,方于9月25日全麻下进行了腭裂缝合术,术中输少量血,手术顺利。术后第一、二天除低热(37.5℃)外无不良反应,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第3天伤口开始渗血,用碘纱布条填塞无效。继用酚磺乙胺、氨基己酸、抗血纤溶芳酸、维生素C及维生素K等皆无效。又请中医会诊,给服益气止血汤药数剂未见疗效。因失血过多,不得不输新鲜血液维持生命。第一、二天尚能维持24小时,但自第3天起,仅能维持12小时,因此每天要输血,至今输血已逾3 000ml,故急请会诊。
会诊时症状:神识尚清,但目喜闭合而不愿看人,烦躁汗出,面色苍白,双鼻孔见黑紫血块,口干思饮,常有饥饿感而思食,因伤口渗血未敢让其进食,大便溏稀而色黑,一日一行,舌质红无苔而见血染,脉细滑数。证属血虚热扰,急宜清热止血而兼补虚育阴之治,予以芎归胶艾汤加减:生地黄30g,当归10g,川芎10g,阿胶10g,艾叶10g,党参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白术6g,生石膏50g。
结果:服药1剂血即止,第2天进流食,停止输血。第3天因感食欲较差,而改生地黄为15g,加生地黄炭15g,继服3剂,食欲如常,停止输液。至10月18日复诊时,面色红润,两眼有神,除稍有汗出外,别无不适,继服2剂痊愈出院。
【解读赏析】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说:“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五六月堕胎者,谓之半产。妇人有漏下下血之疾,至五六月堕胎,而下血不绝者,此症痼之害也。若无症痼,下血惟腹中痛者,为胞阻,胞阻者,胞中气血不和,而阻其化育也。故用芎归胶艾汤,温和其血,血和而胎育也。”
“妇人良方,陈氏六物汤,治血痢不止,腹痛难忍,即本方,去甘草。又四物汤,治妇人经病或先或后,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产恶露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产后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或恶露下,服之如神,即本方,去阿胶艾叶甘草。此药不知起于何代,或云始自魏华佗,今产宝方,乃朱梁时节度巡官昝殷所撰。其中有四物散,国朝太平兴国中,修入圣惠方者数方,自后医者易散为汤,自皇朝以来,名医于此四物中,增损品味随意,虚实寒热,无不得其效者,然非止妇人之疾可用而已。施氏医方祖剂云,仲景芎归胶艾汤,乃四物汤之祖剂也,中间已具四物,后人裁而用之。”
此处之谓“后人裁而用之”,正是胡先生之化裁而用于此大出血,西医诊治束手,输新鲜血也难维护的案例。中医也曾益气止血,但因未针对病本之虚热上扰,故用大量止血药未收寸效。值会诊时,病情已危在旦夕,如药再不对症,则无挽回生命的机会。此刻胡先生凭借多年经验和张仲景学说的功底,诊即抓其本,并辨证为芎归胶艾汤方证,故一剂使其血止,医家病家无不称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