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土汤合理中汤

黄土汤合理中汤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各种检查诊断为“胆道感染”“结肠炎出血”。黄土汤证的病机虽然为脾胃虚寒,但其在本质上是包涵气虚在内的。黄土汤虽然主治虚寒性出血,但是寒凉药常常在配伍使用中出现,其配伍意义非仅反佐。理中汤与四逆汤均具有温阳之功,但本方重在温脾阳,而后者则重在温肾回阳。

【组成】 生地黄24g,党参9g,白术9g,黄芩9g,干姜6g,当归9g,川芎6g,艾叶9g,川附子6g,炙甘草6g,阿胶9g,伏龙肝6g(煎汤代水)。

【功用】 温化寒饮,养血清热。

【适应证】 饮久生热,伤络血溢,结肠炎出血,便血。

【胡氏临证心得】 王某,男,39岁。初诊日期1968年6月12日。反复发作胃脘痛、大便下血已9年。经各种检查诊断为“胆道感染”“结肠炎出血”。近症:时有黑粪,时有黑紫血,常左腹痛及胃脘痛,晚上心烦,口干思饮,但饮不多,纳尚可,但食不香,时有头晕、乏力,自感四肢发凉,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沉。证属饮久生热,伤络血溢,治以温化寒饮,养血清热,予以黄土汤合理中汤加减:生地黄24g,党参9g,白术9g,黄芩9g,干姜6g,当归9g,川芎6g,艾叶9g,川附子6g,炙甘草6g,阿胶9g,伏龙肝60g(煎汤代水)。

结果:上药服9剂,腹痛胃脘痛已,便血渐止。

【解读赏析】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灶心黄土温中止血为君;白术、附子温脾阳而补中气,助君药以复统摄之权为臣;出血量多,阴血亏耗,而辛温之术、附又易耗血动血,故用生地黄,阿胶滋阴养血,黄芩清热止血为佐;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诸药配合,寒热并用,标本兼治,刚柔相济,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临床应用虚寒性出血性疾病,灶心土300g(捣碎,开水冲起搅拌后,稍澄,取浑水煎药),阿胶(另炖)15g,炒白术25g,炙附子12g,黄芩9g,焦生地黄9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气虚甚者加党参15g;出血多者加乌贼骨12g,益母草12g,甚效。

其用,张仲景在原文中指出黄土汤主治之出血为远血,此处“远血”,是指虚寒性出血,不独以出血部位的远近解。黄土汤证的病机虽然为脾胃虚寒,但其在本质上是包涵气虚在内的。由于黄土汤方所主治的病证是血证,而出血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治疗学上不可忽视由出血所产生的标热。温中补虚药的配伍意义为温阳散寒、补气健脾、升举阳气;滋养阴血药的配伍意义为滋养阴血为首要,补血同时,尚可止血,制约附子之温燥,增加灶心黄土之功效;凉血止血药配伍意义为佐制,清热,止血;温经止血药配伍意义为温中燥湿、入脾止血。在温中补虚药的选择时,以补气药更应常用,温中补虚药附子性虽温燥,但是并非禁药。滋养阴血药生地善于止血、熟地黄更善养血,在滋阴药和补血药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补血药。黄土汤虽然主治虚寒性出血,但是寒凉药常常在配伍使用中出现,其配伍意义非仅反佐。温经止血药灶心黄土虽然有取材不易之缺点,但与赤石脂相比仍然更为常用,血证治疗在使用姜时,常选用止血作用较强的炮姜。

理中汤,清·张秉成曰:“理中汤因中焦阳虚,寒凝湿聚,其来也渐,其治亦可从缓,且其见证虚象居多,故用药亦纯归温补。此为寒邪直中,其来也骤,所见之证,自表至里,皆寒邪充彻之象,此时无暇固本,不得不用急则治标之法,盛则逼阳于外,而见假热等证。故以生附子之大辛大热,解散表里之寒邪,不留纤芥,仍以干姜之守,而协济之;用甘草者,一则恐姜、附之僭,一则寓补正安中之意耳。煎成冷服者,寒盛于中,逼阳于上,热饮则格拒不纳,所谓热因寒用,治寒以热,凉而行之也。”

柯琴曰:“太阴病,以吐利腹满痛为提纲,是遍及三焦矣。然吐虽属上,而由于腹满;利虽属下,而亦由于腹满,皆因中焦不治以致之也。其来由有三:有因表虚而风寒自外入者,有因下虚而寒湿自下上者,有因饮食生冷而寒邪由中发者,总不出于虚寒。法当温补以扶胃脘之阳。一理中而满痛吐利诸症悉平矣。故用白术培脾土之虚,人参益中宫之气,干姜散胃中之寒,甘草缓三焦之急也。且干姜得白术,能除满而止吐,人参得甘草,能疗痛而止利。或汤或丸,随机应变,此理中确为主剂欤。”

程郊倩曰:“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谷气升而中气赡,故名理中,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若胃阳虚即中气失宰,膻中无发宣之用,六腑无洒陈之功,犹如釜薪失焰,故下至清谷,上失滋味,五脏凌夺,诸症所由来也。参、术、甘草,所以固中州,干姜以守中,必假之以焰釜薪而腾阳气,是以谷入于阴,长气于阳,上输华盖,下摄州都,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矣,此理中之旨也。若水寒互胜,即当脾肾双温,附子之加,而命门益,土母温矣。”

张璐玉曰:“里有寒邪,故用干姜之辛以温中散邪,参术甘草之甘,以扶阳益气。甘得辛而不滞,辛得甘而不燥,辛甘合用,以理中气之虚滞。”钱天来又曰:“参、术、甘草补中气而益脾,干姜温热,守中而散寒,为足太阴之专药,故能治理中焦而逐阴慝,为脾肋虚寒之主剂也。后加减方,文理悖谬,量非仲景之法。”

在类方方面,理中汤(丸)、小建中汤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均可治疗脾阳虚弱证候。理中汤(丸)具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之功,用于治疗脾阳不足,脾胃升降失常之证,证虽有腹痛,但以腹满为主;小建中汤则功在温中健脾,调和气血,用于治疗脾阳不足,气血不和之证,证以腹中痛为主,兼见虚怯少气,面色无华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则用于治疗以腹胀满为主证之脾阳虚,运化失职,气滞于腹之证,故其有健脾温运,宽中除满之功。三者虽均有温阳健脾之功,但存温中祛寒、调和气血、宽中除满之异,故临证可审证而用之。理中汤与四逆汤均具有温阳之功,但本方重在温脾阳,而后者则重在温肾回阳。故二者宜于区分。但在临床上二者又有“四逆辈”之用,其义则在于前者扶土以生火,后者益火以补土,相互补充,互为调节,达到相辅相成之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