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苓桂术甘合当归芍药散

苓桂术甘合当归芍药散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明原因感乏力、心慌、气短、鼻衄,经检查为贫血,经服中西药久不见效,后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此血虚水盛,为苓桂术甘合当归芍药散方证:桂枝9g,白芍12g,当归9g,川芎9g,茯苓12g,苍术9g,泽泻18g,炙甘草6g。少数病人可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常与感染有关。

【组成】 柴胡12g,桂枝9g,干姜6g,当归9g,白芍12g,川芎9g,茯苓12g,泽泻18g,苍术9g,炙甘草6g,天花粉12g,黄芩9g,生牡蛎15g。

【功用】 温补中气、养血利水。

【适应证】 再生障碍性贫血。

【胡氏临证心得】 赵某,男,26岁,县赤脚医生。初诊日期1977年7月27日。乏力、出血、贫血7年。不明原因感乏力、心慌、气短、鼻衄,经检查为贫血,经服中西药久不见效,后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自拟方开药也未见好转。现在症状:胸背痛,且感背如背冰,恶寒,气短,心悸,起则头眩,面色萎黄,口干,午后手足心热,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35×109/L,白细胞2.9×109/L,舌苔白,舌质淡暗,脉细弱。此血虚水盛,为苓桂术甘合当归芍药散方证:桂枝9g,白芍12g,当归9g,川芎9g,茯苓12g,苍术9g,泽泻18g,炙甘草6g。

二诊9月17日,上药服10剂,诸证减轻,又继服二十余剂,周身皮肤出血点消失,但感下肢酸、腹觉灼热。改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柴胡12g,桂枝9g,干姜6g,当归9g,白芍12g,川芎9g,茯苓12g,泽泻18g,苍术9g,炙甘草6g,天花粉12g,黄芩9g,生牡蛎15g。

三诊10月23日,自觉证已不明显,出血点亦未见,血红蛋白131g/L,血小板50×109/L,白细胞3.5×109/L。继服上方巩固之。

【解读赏析】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切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病程多在4年以上,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病人迁延多年不愈。少数病人可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常与感染有关。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难治性血液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本病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治疗难度大,疗效低。

病属中医“虚劳”“亡血”“血虚”“血枯”“髓枯”等范畴。早在《灵枢》篇中就有“脱血”的记载。《金匮要略》云:“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面色白,时瞑目,兼衄,少腹满。”这些论述与再障的症状颇为相似,并认为“此为劳使之然”,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明代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进一步对病机予以发挥:“虚劳之证,荣血伤,则内热起。”古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也已发现本病治疗困难,如明代戴原礼说:“诸失血而发热者,难治。”

本病易患继发感染而出现热象,祛热治疗必不可少。但因提倡“以急劳与温热病论治”则往往偏重清热而忽略祛寒温补,本例的治疗过程正是说明这一问题。一般一见口干、午后手足心热、皮肤有出血点等,即认为是阴血虚而生内热,而忽略血虚水盛、饮久化热之虚热,如本例即如此。胡先生用温补中气、养血利水的方法治愈多例患者,如治一徐姓成年女患者,贫血经年,血红蛋白81g/L,主症有:胃脘痛,食欲缺乏,大便溏有黏液,给服茯苓饮合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加吴茱萸,服1个月后,胃脘痛已,食欲及大便俱好转,血红蛋白108g/L。可见温补中气、养血利水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不可忽略的重要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