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柴胡12g,黄芩9g,生姜9g,半夏9g,桂枝9g,白芍9g,川附子9g,党参9g,当归12g,川芎12g,茯苓9g,泽泻9g,大枣4枚,炙甘草6g。
【功用】 温阳,益气,利水。
【适应证】 少阳太阴合病,过敏性紫癜。
【胡氏临证心得】 程某,女,33岁。初诊日期1964年3月12日。皮肤有紫癜5年余。自1959年夏发现皮肤有紫癜或瘀血,同时有口、鼻、齿龈、肠道等部位出血,在友谊医院检查谓“凝血活霉生成不良,血小板第三因子功能衰退所致过敏性紫癜”,既往有肾下垂、关节炎、子宫内膜异位、慢性肝脾大等。治疗曾输血800ml,未见明显好转。在本市某中医院辨证为气血双虚,予以黄芪、当归、阿胶等曾有效而不巩固。近症:皮肤紫癜散在,时头晕头沉,口腔、鼻腔时出血,四肢水肿,手足麻木,两胁痛,腰酸腿软,困乏无力,嗜睡,身无热而恶寒,有时自汗,饮食尚可,口干,便溏,舌苔白薄,舌质淡,脉左弦右沉细无力。此为少阳太阴合病,为柴胡桂枝汤合附子理中汤方证:柴胡12g,黄芩9g,生姜9g,半夏9g,桂枝9g,白芍9g,川附子9g,党参9g,当归12g,川芎12g,茯苓9g,泽泻9g,大枣4枚,炙甘草6g。
二诊3月16日,上药服3剂,诸症减轻。上方去川附子,加丹参30g,阿胶9g。
三诊3月31日,下肢水肿,紫癜又明显,少腹发凉,面色苍白,腹胀、口渴喜饮而小便不利,且自感水肿明显时,紫癜及出血,皆明显,以往水肿明显时服氢氯噻嗪,肿消不明显而心慌心跳显著,且紫癜、出血加重。予以木防己汤合当归芍药散加黄芪:木防己9g,党参9g,桂枝9g,生石膏45g,当归9g,茯苓9g,川芎9g,苍术9g,泽泻12g,猪苓9g,白芍9g,生黄芪15g。
四诊4月7日,上药服6剂,效果满意,于4月4日上半身水肿明显消退,下肢水肿亦减,自感精神轻松,躺卧、如厕蹲着手足也不再感麻木,体力增加,做清洁办公室工作已不感累,关节疼亦减,腹胀已。
【解读赏析】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以儿童为多见,男多于女。病因可分为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食物(鱼、虾、蟹、蛋、奶、豆类等)、药物(解热药、抗生素等)、其他(寒冷、天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四类,基本病理变化是受累器官广泛性小血管炎。
皮肤、胃肠道、关节周围、肾最常受累,偶可累及身体其他部位。临床表现以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为特征,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有服食某些药物、食物诱发,一般急性起病,大多以皮肤表现(紫癜)为首发症状,约2/3患儿见胃肠道症状(腹痛、呕吐、便血等),约1/3患儿可见关节症状(肿痛、受限),肾症状(血尿、蛋白尿、水肿等),其他症状可有低热、食欲缺乏等。
皮疹大小、形状不一,以出血性皮疹为主,往往呈两侧对称性出现,多见于四肢、臀部,尤以下肢及膝、距小腿关节附近最多,面部及躯干较少。初起呈红色斑丘疹,渐成为出血性,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数日后转为紫色,继而呈棕褐色而消退。皮疹常分批出现,一般4~6周消退,部分患儿间隔数周、数月后又复发。除出血性皮疹外,常同时合并荨麻疹及头皮、手背或足背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
现代医学治疗,要求应尽可能的清除病因,找出并避免再接触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及其他因素,有感染灶者应清除病灶感染,有肠道寄生虫者应驱虫,发热、关节肿痛者可予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维生素C及钙剂等有一定效果。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疗法的应用还有争议。
通常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主。紫癜初起色泽鲜明者为风热伤络,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方如连翘败毒散加减;紫癜色红、口渴唇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者为血热妄行,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如牛角紫草汤加减;紫癜色红,体胖苔腻黄者,为湿热炽盛,治宜清热化湿、凉血止血,方如神西丹加减;紫癜时发时止,舌红苔少者为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如大补阴丸加减;紫癜色黯,舌黯红或紫,或边有紫斑者为气滞血瘀,治宜理气化瘀、活血止血,方如桃仁汤加减;紫癜反复发作,唇舌色淡,头晕神疲者为气不摄血,治宜健脾养心、益气摄血,方如归脾汤加减。
本案少阳太阴合病,为柴胡桂枝汤合附子理中汤方证,冯按曰:从本案治疗过程中可看到,用柴胡桂枝汤合附子理中汤有效,但去温阳的附子,加凉血止血的丹参、阿胶病情反增重,并发现水肿与紫癜密切相关,因此用木防己汤加黄芪益气利水,能使水肿退紫癜消。
胡先生体验认为,水肿时则血液稀释,为出血、紫癜创造条件,祛水势在必行,此是特殊之法。当然整个病的治疗要综合分析,据证候辨证立法用药,本案主要表现为气血虚水饮盛,故治当益气养血利水,为木防己汤合当归芍药散加黄芪方证,不用止血而血自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