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血管畸形与动脉瘤的区别

脑血管畸形与动脉瘤的区别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VM占脑血管畸形的60%,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第二位,AVM与颅内动脉瘤比例为1∶3.5。发病多见于21-30岁的青壮年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5岁左右,较颅内动脉瘤发病年龄早平均20年,男性略多于女性。这种扩张的小血管管壁发育不良,破裂后即可导致SAH。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SAH,是指经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扫描未找到原因者。

1.颅内动脉瘤破裂 是SAH最常见的病因,约占85%。这种动脉瘤不是先天性的,但可随时间发展。儿童及青年人发病较少,多在40-60岁,其中31-70岁占85.2%。动脉瘤多发生在颅底动脉环及颅底动脉和主要分支上,其中颈内动脉动脉瘤占41.3%,后交通动脉瘤占24.4%,大脑中动脉瘤占20.8%,大脑前动脉瘤占9.0%,椎-基底动脉瘤占4.5%,多发性动脉瘤约占8.0%。动脉瘤大小可分为:≤0.5cm为小动脉瘤,≥0.5cm且< 1.5cm为一般动脉瘤,≥1.5cm且<2.5cm为大型动脉瘤,≥ 2.5cm为巨型动脉瘤。在一些病例中,还存在一些动脉瘤特异的病因,如外伤、感染或结缔组织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现囊性动脉瘤的频度取决于动脉瘤大小的定义和搜寻未破裂动脉瘤的力度。

2.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发育异常形成的畸形血管团,而动静脉血管畸形(AVM)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表现为颅内某一区域血管的异常增多和形态畸变。形成原因被认为是在胚胎第3、4周时,脑血管发育过程受到阻碍,动静脉之间直接交通而形成的先天性疾病,动静脉之间没有毛细血管,代之以一团管径粗细和管壁厚薄不均的异常血管团。AVM占脑血管畸形的60%,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第二位,AVM与颅内动脉瘤比例为1∶3.5。发病多见于21-30岁的青壮年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5岁左右,较颅内动脉瘤发病年龄早平均20年,男性略多于女性。脑动静脉畸形发生在幕上者90%以上,幕下者9.2%,大脑半球占70%~93%,以额叶和顶叶为最常见部位。根据病变大小,一般分为小型:病变直径<2.5cm;中型:病变直径2.5~5.0cm;大型:病变直径>5.0cm;巨大型:病变直径> 7.0cm。

硬膜动静脉瘘(AVF)是较少见的脑血管畸形,也可引起颅底出血,在CT上难以与动脉瘤性出血相鉴别。出血的危险性取决于静脉的引流形式,直接皮质静脉引流的患者危险性相对较高,如有静脉扩张,则危险性可进一步增高;引流至主要静脉窦的患者,出血的危险性较低,如果不反流至较小的静脉窦或皮质静脉,则可以忽略不计,首次破裂后,可再出血。

3.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中的纤维组织代替了肌层,内弹力层变性断裂,胆固醇沉积于内膜,经过血流冲击逐渐扩张形成梭形动脉瘤,极易引起破裂出血,导致SAH。

4.烟雾病 烟雾病指双侧颈内动脉远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伴有脑底丰富的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这种扩张的小血管管壁发育不良,破裂后即可导致SAH。

5.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 发生于20岁以上,多在60-70岁时发病。1/3的患者症状出现前有大强度的活动。头痛发作常呈渐进性(数分钟而不是数秒),意识丧失和局灶性症状少见,但仅是短暂性的。漏出的血液局限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内,出血的中心紧邻中脑前方,出血不会蔓延到大脑外侧裂或大脑纵裂前部。预后良好,恢复期短。

6.其他原因 尚可由血液病、颅内肿瘤卒中、中毒、动脉炎、脑炎、脑膜炎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等引起。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SAH,是指经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扫描未找到原因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