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胃肠综合征系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时,所出现的腹胀、腹痛、呕吐、呃逆、肠系膜血管栓塞、呕吐咖啡样物或排出柏油样便等症状。
消化道出血是脑卒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常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即病情越严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出血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远较缺血性脑卒中多见,其比例为(3~4)∶1,尤其是脑干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出血部位主要在胃、十二指肠,少数可累及食管下段或空回肠。发生时间以脑卒中后第1~2周居多。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变包括溃疡、黏膜出血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慢性溃疡急性发作等。
(一)临床表现
呕血、便血(黑粪)和血红蛋白降低。出血多在急性脑卒中发病后2~14天突然发生,也有发生在发病当日者,50%以上患者在出血时或之后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泛酸、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当脑卒中患者出现上腹胀感、频繁呃逆、血压下降、烦躁及意识障碍加重时,应考虑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可能。血压下降和血容量不足,使内脏器官缺血受损和脑缺血加重,若伴有频繁呃逆,可使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加剧。消化道出血若不能及时控制,常成为脑卒中致死的原因。
(二)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强调早期预防,综合治疗。对于重症脑卒中,既往有溃疡病史,以及需要使用激素、华法林等药物患者,可考虑给予预防性用药。消化道出血发生后,治疗则需兼顾以下几方面。
1.减轻脑损害 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脑水肿,减轻下丘脑和脑干的损害。
2.胃肠保护 妥善处理消化道出现的问题,注意监测胃pH,最好维持pH呈碱性,及时选用制酸药、胃黏膜保护药。若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应同时使用制酸药或胃肠保护药,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
3.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选用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及时停用可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出血的药物。
4.防治休克 加强支持疗法,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输血。
5.止血药 可使用卡巴克洛、巴曲酶等药物,也可用冰水100~2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4~8mg胃内灌注。
6.手术 上述止血措施无效时,应及早行内镜检查,试用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治疗。
此外,需严密观察病情,了解呕吐物和大便情况,注意神志变化和肢体皮温色泽;监测血压和脉搏,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做好胃管的护理,每次注药或进食前应回抽胃液肉眼观察,必要时行隐血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