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4 浅静脉主干横断面图
A.大隐静脉(V)位于隐室内,被深肌筋膜(向上箭头)和隐静脉筋膜(向下箭头)包绕,注意隐室浅方的表浅分支(T)和一些曲张静脉(VV);B.小隐静脉被深筋膜(向上箭头)和隐筋膜(向下箭头)包绕,图中还显示了右腿腓肠肌内侧头(MG)和外侧头(LG)
图13-5 隐股连接处的解剖
图13-6 显示位于隐室内的大隐静脉(GSV)和前副隐静脉(AASV)
大腿中部A 一大的功能不全的分支汇入功能不全的GSV,GSV远端变细;该分支汇入大腿下部的主干
B,此处GSV也存在功能不全,该分支沿大腿向下走行(图中短虚线所示),
B点以下GSV内径较细;GSV及其分支存在很多解剖变异,尤其在膝部和大腿中下部。FV.股静脉
图13-7 右大腿上部横断全景图显示前副隐静脉(AASV:直箭头)位于股静脉(FV)浅方,显示“并行征”
大隐静脉(弯箭头)走行于内侧,位于隐室内。本图AASV的大小提示可能存在功能不全
图13-3B显示SSV的解剖。SSV远端起于外踝后方,在筋膜间室内向上走行于小腿后方(图13-4B)。在小腿上部,筋膜间室呈三角形,由腓肠肌内外侧头及浅筋膜形成,浅筋膜伸向肌间沟(Cavezzi,et al,2006)。SSV于腓肠肌静脉上方经隐腘静脉连接处汇入腘静脉。隐腘静脉连接处通常位于腘窝皱褶上方2~5cm处,解剖变异较大。隐腘静脉连接处也可位于近腘窝处,汇入膝关节上方的腘静脉或远端的股静脉(图13-8)。SSV可直接汇入腓肠肌静脉或与其共干(图13-8)。此外,常可发现SSV的大腿延伸段(TE),由Giacomini在1873年发现并描述,其走行于筋膜隔内或由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和浅筋膜形成的间沟内(Georgiev,et al,2003)。
图13-8 小隐静脉(SSV)汇入水平多变。可能的汇合位置由图中的字母标识。SSV正常情况于腘窝处的隐腘静脉连接部引流入腘静脉(P)(图A);可与腓肠肌静脉(GV)形成共干(CT)(图B);也可与GV形成共同开口汇入腘静脉(图C);SSV有时高位汇入腘静脉(蓝色虚线)。当SSV存在大腿延伸段时,该静脉走行于隐腘静脉连接部上方,出口多变;TE可引流入股静脉、股深静脉或髂内静脉的分支(绿线);也可引流入大隐静脉,此时该静脉特称为隐间静脉(Giacomini静脉,橘色线);需要注意的是其容易与大隐静脉后内侧分支混淆,参阅正文
TE有多种终末端,如图13-8所示。TE也常被当作隐间静脉,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当该静脉汇入到GSV时才称为隐间静脉。有时不易区分大腿后侧的静脉是隐间静脉还是仅仅为GSV的一条浅静脉分支。一般而言,隐间静脉在汇入SSV之前走行于大腿下部筋膜间室内,而GSV浅分支位于浅筋膜浅方。最后,在小腿上部常有隐间静脉走行于GSV与SSV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