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金华文荣医院妇产科李医生打电话来,说病房里有一个产后三天的怪病,叫我会诊。
患者27岁,足月顺产,产后3天,恶露没净。李医生介绍病人产后尿潴留,采用导尿术,又得尿失禁。这3天来,要么尿潴留,要么尿失禁。本人诊舌红苔薄,脉缓稍弦,纳可,大便干结,由于孩子婆婆在带,睡觉也很好。
产后单一的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都是很常见的,因为怀孕7个月后,胎儿压迫膀胱,再加上分娩时用力过度,损伤了膀胱,导致小便失常。但尿潴留与尿失禁交替出现实属少见。从病人的舌脉及整个身体的症状来说,都没有什么不对,一下子把我难住了。过会,我想到了《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症”(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生姜组成)中的“往来寒热”。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治疗少阳伤寒症的主方,也是中医治疗八法“和”法的代表方剂。历代医家对于这一病机各说各理,有说少阳为半表半里;有说少阳为不表不里;有说少阳为表里的枢机等。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都有理,但本人认为,这往来寒热应是指病邪与身体正气的“拉锯战”,是指病情的轻重度,时寒时热是病情时重是轻。这种情况,往往是病不是很重,身体有一点点虚弱,治疗不在于完全攻病,也不在于完全补虚。而是在于针对轻病以轻药去病,用黄芩在于去热,柴胡以去寒;人参、甘草、大枣、生姜、半夏用来调理脾胃补中气以养体。半月前天气不是很暖和,产妇脱裤子分娩,会着凉而感受风寒,产后气血大虚,子宫损伤又有瘀血,所以本病是气血同病,内外同病。病人的尿不时失禁和不时潴留,病机应与小柴胡汤症的病情进退是相似的,于是我开了小柴胡汤加味治疗。
党参20g,生白术30g,茯苓30g,生甘草10g,炒枳壳15g,半夏10g,柴胡10g,黄芩10g,当归15g,益母草30g,杏仁15g,桃仁15g。3剂。
病人只服一剂药就好了,于是本人把该案整理以见同行。
分析:李杲“脾胃一虚,百病从生”“脾胃一虚,九窍不利”,身体虚必须调理脾胃,虽说有的病人以肾虚为主或血虚为主的,但也必须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进行补肾或者补血,脾胃不好,仙丹也吸收不了,还谈什么补呢。所以本人用六君子汤(上方前六味)调理脾胃补中以养体;柴胡祛风;黄芩清热(黄芩还有很好的消炎作用,产后病人产道多会有感染),当归、益母草、桃仁活血祛瘀以修复子宫;并且当归和桃仁还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加上杏仁润肠降气(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一降,大肠气也降,增加了通便的效果),以解决病人的大便干结。
产后病人的病情主要是“多虚”“多瘀”“多风寒”。虚是大家都知道的,产后气血会大亏,所以要好好的做月子保养身体。瘀,就是瘀血,产后子宫必会受损,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会让子宫受损,会出血,出血必有留瘀,为什么产后医生会配点活血化瘀的药,就是为了去瘀血,以利子宫的修复,旧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身体内有瘀血的存在,是怎样补也补不进去的。《金匮要略》中的“大黄虫丸”以治疗虚劳症,也是去瘀生新的思路,所以产后的活血化瘀是有必要的。产后病人因气血虚弱,大肠失于润养,所以大便开始几天都会干结,这种情况大黄类泻药千万不能用,除非病人在分娩时得了重伤寒,化热了出现阳明症,否则大黄是不能用的,要用也只能用点润肠药。其实补养气血酌加润肠药,一般一两剂药下去,大便自然会通畅。对于产后风寒,老一代人是很重视的,现在的年轻人反而不太重视了,其实生孩子时,特别是天气冷时,大伤元气,风寒就会直入体内,往往会形成重伤寒,这一点宋朝陈自明的妇科名著《妇人良方》写得较多,他所用的药方,风药较多,很多人死抱叶天士的“女子以肝为先天”,方方不离“四物汤”(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觉得妇科用风药太燥,这种死读书是不对的,从临床上来看,产后多风寒也是事实存在,要特别注意,这种伤寒,是在元气大伤的情况下得的,所以往往特别重,为什么老人会说,月子里的病特别不好治,伤寒实是一大因素。
上述是产妇的情况,其实流产也一样大损人的元气,一样得很重视,现在人工流产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流产后身体一下子跨了,也是流产后对身体保养没有足够的重视。
切记,切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