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随着非血管性内支架置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以微创技术经肛门放置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梗阻也已开始应用于临床。结、直肠狭窄介入治疗应用内支架置入系统将金属支架经肛门逆行输送并置入结肠或直肠,使因病狭窄或阻塞的结、直肠肠腔扩张疏通或使结、直肠与体腔间异常通道(窦道)闭塞。自1991年以来,先后有学者报通过介入技术行结肠内支架置入解除梗阻,从而提高病人预后。对癌症患者该技术通过解除肠道梗阻后,经过充分的肠道准备,再择期对病人施行一期手术有利于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结、直肠支架置入可作为永久性姑息治疗的措施。
【常用器材】
1.内支架
Z形支架:管径25~30mm。
Wallstent:管径20~22mm。
NiTi合金单丝网状支架,管径为25~35mm,为了防止支架前端损伤肠壁,可以编织成口杯状或蘑菇头状。
2.输送器 采用同轴三套管支架输送器。降结肠及以下肠段使用支架因管径较大故输送器管径也相应增加。
3.辅助器材 导丝、导管和导丝扭控器,结肠镜。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恶性肿瘤直接侵犯或外在压迫结肠或直肠。
(2)外科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引起结、直肠肠腔狭窄导致排便障碍。
(3)结肠瘘或直肠瘘。
2.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如下内容。
(1)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
(2)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不能耐受简单操作者。
【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梗阻程度给予无渣要素饮食或禁食,并持续胃肠减压,术前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心理护理 恶性梗阻病人精神紧张,心理负担较重,对置入支架产生恐惧心理。术前应了解病人的病情,做好病人和家属的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和帮助病人克服消极情绪,详细介绍支架置入目的、特点、治疗中需配合事项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从而消除其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术中护理配合】
1.麻醉与手术体位
(1)麻醉方式:一般无需麻醉,耐受力差的病人可给予静脉麻醉。
(2)手术体位:取左侧位。
2.常用器材与物品
(1)肠道造影手术包。
(2)肠道支架置入术器材。
3.手术步骤及护理配合 见表16-15。
表16-15 结、直肠狭窄介入治疗手术步骤及护理配合
图16-10 X线联合肠镜造影检查显示横结肠近肝曲处狭窄,造影剂不能通过
图16-11 经肛门置入结肠裸支架后灌肠造影,显示造影剂顺利通过支架进入盲升结肠
【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 保持病房安静,术后嘱病人卧床休息24h。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以自己能耐受为准,避免大幅度旋转身体、弯腰等动作。
2.饮食护理 术后12h进流质低纤维素食。
3.支架置入效果观察 观察大便排出量,颜色及性状,询问腹胀、腹痛缓解情况,动态了解肠鸣音情况。
4.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疼痛:安置直肠支架的病人早期可能有里急后重肛门疼痛等症状,可用热水外敷、肛门坐浴,局部给予黏膜保护药缓解症状。
(2)出血:肠道出血一般量少,多为黏膜出血,可对症治疗。如病人面色苍白、脉搏快、血压下降,则可能有腔内出血。一旦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支架阻塞:常见原因是高纤维素饮食和便秘,经饮食调理或给予缓泻药一般可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可在肠镜下冲洗。
(4)支架移位和脱落:发现后取出支架重新放置,若未及时发现可造成支架脱落,需重新放置。
(5)肠穿孔:术后应注意观察肠道是否通畅,如不通畅,应给予肠道减压。密切观察有无腹膜炎及腹腔积液情况。导丝引起的肠道穿孔一般可以自愈,无需特殊处理,如穿孔较大可置入带膜支架行瘘口封堵术。
【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常规服用缓泻药以保证大便通畅。
2.术后3d再行经肛门直、结肠造影,观察支架位置及扩张情况、肠梗阻情况,并定期随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