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形势严峻,根据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2006年为183.7人/10万,2008年为241.0人/10万,分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和40.27%,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且呈不断上升趋势。《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年报》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死亡100多万人,现患脑卒中700万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下肢动脉硬化症患病率为2.1%~22.5%。每年全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达300万人,每死亡3人就有1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1 300亿元,与1993年统计数据比较增加了7倍。
根据《应用中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中国未来心血管病流行趋势》的数据显示,2010-2030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增长,心血管疾病发生数上升幅度将超过50%,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增长趋势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数将额外增长23%。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在2030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加2 130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万。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出现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所特有的“富贵病”,近年来农村和非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发病年龄提前,青壮年人群的发病与患病水平明显升高。我国患心脑血管病人群趋于年轻化,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也会成为猝死的牺牲品,小学生中也有高血压患者,中学生中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需要警惕的是,心血管病通常起病隐匿,早期无症状,病情逐渐进展,患者常在出现较严重症状时才去就医甚至于来不及就医突发死亡。大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集中在社区,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建立以社区为主体的疾病防控筛查体系,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健康干预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