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导管消融是指通过导管对引起快速心律失常的心肌组织进行破坏性的治疗手段,包括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加热消融术甚至化学消融术。但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脏内,经导管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脏组织,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产生局部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阻断异常传导束或破坏异常兴奋点,根治心动过速的目的。经心导管向心脏导入的射频电流,损伤范围仅在1~3mm,温度在40~60℃,故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伤害。
射频消融术可以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
(二)术后管理
在多数情况下,射频消融术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种根治性治疗,但一部分心律失常仍然有复发的可能。因此,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术后的随访管理也是不同的。
1.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管理
(1)监测的项目(表12-1)。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化验、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
表12-1 房颤消融随访
出现持续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发作时,应及时就诊。
(2)心律失常的监测:术后3个月内患者仍然可能会感觉到心悸甚至短阵的房颤感觉,这是由于术后心房肌存在顿抑,是正常的。当心脏功能完全恢复,就有可能转复。房颤消融的复发率为20%~30%,有一些患者表现为房速或房扑。因此,术后应常规监测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虽然常规心电图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由于记录时间太短,所以意义不大,最好在患者发作时或出现症状时做心电图。一方面要了解患者的感受或症状,其次应该定期做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如果发生这些情况,应转诊至手术医师。如果3~6个月或以后仍有房颤发作,应联系手术医师,考虑做第2次消融手术。
(3)药物治疗:术后常规需要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华法林、抗心律失常药物。一些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减少房颤的复发也有作用。
①华法林:因为心房消融范围比较大,如果再有房颤发作,形成血栓的机会增大。术后3个月内须服用抗凝药华法林以预防血栓。服用的方法:华法林每次1.5~6mg,术后停止肝素抗凝时即开始服用,每日1次,共3个月。服药期间需频繁监测INR,使之维持在2~3,并依此来调整华法林的用量。
②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胺碘酮。其服用的方法:从消融手术前即开始服用,持续到术后3个月。服用方法:开始第一周,每次200mg,每日3次;第2周,每次200mg,每日2次;以后每日1次,每次200mg。服药期间监测心电图心率、Q-T间期、肝功能、甲状腺功能。
有些患者不适合使用胺碘酮,可考虑用普罗帕酮(心律平),每次150mg(3片),8h1次口服,共3个月。
③质子泵抑制剂(PPI):由于食管紧贴左心房后壁,因此左心房消融中可能会伤及食管,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心房食管瘘。有试验显示,给予PPI可以减少房颤消融时食管的损伤,减少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从消融前3d开始服用,持续到消融后2周。也可使用其他PPI。
④ACEI/ARB:考虑到可能具有预防消融后房颤复发的作用,可考虑加用,尤其适合于伴随高血压的房颤消融患者。
(4)手术相关的损伤监测:一般来说,射频消融手术经过血管途径完成,因此可能对血管穿刺部位造成一些损伤,但通常无大碍。①穿刺部位有无血肿、疼痛;②穿刺侧的肢体有无肿胀、疼痛;③手术出现并发症者,应有针对并发症的监测项目;④如无特殊,术后1~2周可以洗澡。
2.其他心律失常消融术后的随访管理 对于除房颤外的其他心律失常消融术后的复查相对比较简单,因为这类心律失常多能根治。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规消融随访管理:出院后1~2周、1个月复查心电图一次。如患者有症状,可考虑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2)手术损伤部分观察:参照房颤消融。
(3)心律失常发作的检查:对于室上速等一般心律失常,消融术后无需特殊监测。如果再次发作时最好记录到发作时的心电图,以明确诊断。对于难治性的心律失常,消融术后复发率高者,应考虑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案参照房颤消融术后随访。
(4)对于心律失常合并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者,应定期做心脏超声检查心腔的大小、心功能,参照房颤消融术后随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