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电图能检查到心脏起搏器吗

心电图能检查到心脏起搏器吗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脏起搏系统是由起搏器和电极导线构成的。起搏器的出现最初是用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我们曾遇到一例起搏器置入半年出现血肿的患者。起搏器置入后应定期随访。在使用电磁炉和老式微波炉时应保持1m的距离,以免电磁辐射干扰心脏起搏器工作。

(一)概述

心脏起搏系统是由起搏器和电极导线构成的。心脏起搏器是由电池和微电脑组成的脉冲发生器,通过起搏电极导线与心房或心室肌相连。它能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使心房和(或)心室肌受到刺激而兴奋,从而引起整个心房和(或)心室的收缩。同时,心脏的电信号通过电极导线传给起搏器,起搏器通过分析来决定是否发放脉冲电流,从而使人工心脏起膊器的工作呈现按需型、生理性和智能型。

起搏器的出现最初是用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随着起搏技术的进步和一些疾病发病机制的明确,起搏器已经能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晕厥、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可置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也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二)术后管理随访

起搏器术后随访要注意原来心脏病情况、心律情况、起搏器工作情况、手术切口和囊袋的情况、患者注意事项。

1.原有症状仍然存在 置入心脏起搏器后,原来由于心动过缓引起的头晕、胸闷、无力、心悸等症状应该有明显的改善。如果症状仍然明显,应考虑:①起搏器参数设置不合适;②起搏系统的故障,包括电极导线移位、接口接触不良、起搏刺激不能夺获心脏等。

2.症状加重 置入起搏器后,尤其是心室单腔起搏器(VVI),尽管心率正常,但患者头晕、胸闷的症状较前加重,尤其是在起搏器工作时,应考虑起搏器综合征。

3.出现新的症状 置入起搏器后,如果出现下列新症状,如心慌、胸闷等,应考虑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

(1)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见于双腔起搏器伴随室房逆传者。

(2)心室不适当的快速跟随。当肢体活动时,如果心房的感知灵敏度设置较敏感(数字较低),心房感知器就容易感知到电信号,如果感知到肌肉活动时的电信号或其他信号,则可以触发心室快速起搏。如果房颤或室上速发作时,如果没有将自动模式转换功能打开,则容易引发心室快速起搏跟踪。

(3)运动或肢体活动时,频率适应功能设置过于灵敏时,这样轻度的活动即可引起较快的心室起搏,从而引发患者的不适。

除了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外,应让患者到心血管专科处理。

4.手术切口及囊袋 出现下列情况,应建议患者找置入医师就诊。

(1)感染:若伤口出现发热、疼痛、有液体流出等症状,应立即与置入医师联系。

(2)血肿:囊袋(装起搏器部位)出现肿胀、青紫、疼痛,但无明显发热,考虑囊袋内血肿。多见于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华法林)的患者。我们曾遇到一例起搏器置入半年出现血肿的患者。

5.患者注意事项

(1)运动:术后仍要适当活动手术侧的上肢,避免两个极端:剧烈运动和很少活动。一般说来,置入起搏器一侧的手臂在1~2个月不要高举或剧烈运动,避免起搏器电极导线移位。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者因为担心起搏器移位而不敢活动置入起搏器侧的患肢,这样2~3个月或以后就会出现上肢僵硬、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肩周炎。不活动患肢的另一个问题是上肢的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内有电极导线,再加上不活动、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引起上肢的肿胀、疼痛。

(2)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定期测量脉搏并记录,有症状时及时检查脉搏、心搏,有较大的异常反应及时就诊。

6.随访计划 患者随访时,应携带起搏器卡(或由置入医师填写的卡片)、以前的心电图、起搏器置入的资料以及随访资料。起搏器置入后应定期随访。现在,已经有起搏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随访。

(1)起搏器随访:最为关键的时间段是置入后的第一年和接近使用年限的最后一年。出院前、术后第1、4、10个月末进行起搏器检测、程控,以后每年检查一次。起搏器电量开始不足时,每3~6个月检查、程控一次,重点检查起搏器的剩余电量。置入三腔起搏器(心脏同步起搏治疗CRT)、自动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因为临床表现变化很快,需经常增加随访频率。

(2)心电图:在每次随访时同时都做心电图检查,了解心律、起搏器工作状态。

(3)动态心电图:患者有症状而起搏器随访又不能发现问题或不能解释时,尤其是怀疑间歇性的异常,应该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4)运动试验:对运动较多的人,尤其是年轻患者,为了评估起搏器的频率适应功能,有时需要做运动心电图试验。做正规平板运动试验时,如果频率适应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满意,那么尽可能不让患者坚持试验的时间太长,否则会削弱传感器的反应导致不恰当的程控。

(5)心脏超声:在住院进行起搏器置入时,围术期应做一次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大小和功能。对于心脏功能正常的患者,以后可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需要6个月检查一次,或依照心功能不全评估要求进行检查。

(6)X线胸片:怀疑电极导线问题时,需要进行X线胸片检查或透视检查。没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

7.常见问题

(1)如何避免电磁场对起搏器的干扰:由于起搏器的工作受电场、磁场的影响很大,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进入强电场、强磁场的环境。

①要求避免的强磁场环境:包括磁共振检查(MRI)、电磁门、高压变电站、外科手术时使用电刀、以电磁场为主的理疗设备。

②日常生活中的电磁场影响不大:包括手机、电视、电吹风、电剃须刀和微波炉等一般不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但要确保无漏电。但为了安全起见,尽量使用未置入起搏器侧的手接打手机,或者手机距离起搏器15cm以上。在使用电磁炉和老式微波炉时应保持1m的距离,以免电磁辐射干扰心脏起搏器工作。

(2)为什么患者心跳会快于起搏器设置的频率:起搏器出厂时的基本频率多设置在60次/min,但是患者自查时常常发现心搏快于60次/min。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起搏器基本工作原则是尽可能“尊重”自身的心律(率),双腔起搏器具有跟踪自身心律的作用,所以,自身心房率快,心室起搏也相应快。另一方面,带有频率适应功能的起搏器,肢体活动或运动时也会自动增加心率。

(3)置入起搏器后会影响正常生活吗?有的患者认为安装了起搏器后就不能打手机、不能外出旅游,因为手机和飞机的磁场会干扰仪器的正常运作,这是个误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置入起搏器是为了保障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当然,也有注意事项,那就是不要接触强磁场,置入起搏器的上肢不要进行过大幅度的运动。

(4)起搏器会与正常心律冲突吗?一般不会。因为起搏器工作的原则是“尊重自身节律”,这也是起搏器程控的原则。当有自身心脏电活动时,起搏器就处于一种待命状态,一旦心脏停搏,则起搏器马上按要求发放冲动刺激心脏搏动。为了减少与自身心律的冲突,起搏器还增加了一些特殊功能,如滞后功能、窦律优先功能等。

(5)怎样知道起搏器是否有电?一般说来,如果按照起搏器出厂所标识的参数工作,双腔起搏器可以使用至少5年,单腔起搏器可以使用7年,三腔起搏器和ICD使用的时间较短些。因此,起搏器快到寿命时,应定期检查,现在的程控仪多可以直接显示出起搏器电池的可持续工作时间。为了保证起搏器的安全,正常情况下,起搏器的电池电量是逐渐下降的,可持续3~6个月,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更换,可以避免突然停电而发生意外。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如果起搏器起搏的频率比设置的频率低10%或10次/min,提示电量不足,应及时就诊,检查起搏器。目前起搏器不能换电池,只能换整个脉冲发生器。因为脉冲发生器必须保证绝对密封,任何的液体(血液、体液)渗透到脉冲发生器内都可能导致起搏器的失灵。更换起搏器时,通过测试证实电极导线性能良好则可以继续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