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概要

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概要

时间:2023-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参考了《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症救治指南》和《欧洲复苏委员会心肺复苏指南》提出五环生存链: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强调胸外按压的早期心肺复苏;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的SCA后管理。每2min检查心律,如有必要除颤。给药途径包括外周静脉、骨髓腔、中心静脉和气管。

心脏停搏(SCA)是指心脏的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常会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参考了《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症救治指南》和《欧洲复苏委员会心肺复苏指南》提出五环生存链: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强调胸外按压的早期心肺复苏(CPR);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的SCA后管理。

2010年AHA指南强调先进行胸外按压(C),再行保持呼吸通通畅(A)和人工呼吸(B)的操作,即CPR的程序是C-A-B。但如果明确由窒息所致者,应进行传统CPR程序即A-B-C。新生儿的SCA原因几乎都是窒息,所仍为A-B-C。建议保证足够的按压速度(100次/min)、足够的按压幅度(至少5cm或胸廓前后径的1/3)和足够的胸廓回弹,减少按压中断,尽可能将每次中断控制在10s以内,保持气道通畅(仰头抬颏法,疑有颈椎外伤时采用双下颌上提法)。按压-通气比在人工气道建立之前为30∶2(单人施救)/15∶2(双人施救)。气管插管通气者8~10次/min呼吸,与胸处按压不同步,每次通气大约1s,可见胸部抬起。尽快使用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除颤,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按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行CPR。每2min检查心律,如有必要除颤。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仪器、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

致SCA心律失常的处理:①室颤/无脉性室速者应立即电击治疗,能量双相波为200J,单相波360J,至少1次除颤和2min CPR后仍持续时,可给予肾上腺素(每3~5min经静脉或骨髓腔,给予肾上腺素1mg),或血管加压素(经静脉或骨髓腔,应用一次血管加压素40U,代替第1次或第2次肾上腺素),均无反应时,可给予胺碘酮,若无可给予利多卡因;②无脉性电活动/心室停搏:立即CPR,2min后检查心律,若无变化继续循环进行CPR,并及时给予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不推荐使用阿托品。给药途径包括外周静脉、骨髓腔、中心静脉和气管。

SCA后的综合管理包括:亚低温治疗,血流动力学及气体交换的最优化,有指征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糖控制、神经学诊断、管理及预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