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9编码】 03.3101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性疾病、脑膜癌病,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出血,诊断未明的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脊髓腔造影或气脑造影等。
2.治疗性穿刺 鞘内注射药物或减压引流等。
【禁忌证】
1.有颅内高压脑疝先兆者(确有必要时,应先应用脱水药降低颅内压,且少取慢放)。
2.有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凝血功能异常者。
3.局部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
4.对麻醉药物过敏者。
【术前准备】
1.术前评估,病情告知,签署腰椎穿刺同意书。
2.操作物品准备:腰椎穿刺包(内有穿刺针、测压管)、脑压表、试管(用于留取和送检标本)、消毒剂(聚维酮碘)、局麻药物(2%利多卡因5ml)、无菌棉签、无菌手套、帽子、无菌口罩、一次性孔巾、一次性医用垫单、注射器、无菌纱布、透气敷贴、弯盘、砂轮1枚等。甲紫1瓶(用于标记穿刺点);急救药品(0.1%肾上腺素2ml);其他用品如锐器盒1个(用于存放锐器)。
3.医务人员准备:“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等。
【操作步骤】
1.摆好体位:在操作治疗室,患者侧卧位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协助使患者躯干呈弓形。如患儿较小或不合作,可用镇静药充分镇静以取得合作。
2.定位(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汇点一般正对第4腰椎,取上、下一个椎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逐层浸润麻醉。注意进针过程中必须先抽无回血后再注药。
3.操作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或略向头侧方向倾斜缓慢刺入(儿童为2~4cm),当有落空感时,此时将针芯慢慢抽出,可见脑脊液流出。
4.测脑脊液压力,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
5.撤去测压管,根据检测要求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送检。
6.送入针芯后,拔出穿刺针,局部消毒,盖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并将患儿送回病房。
【术后处理】
1.术后嘱患儿去枕平卧4~6h,以免引起低颅压头痛。测血压、呼吸、心率,并观察病情有无变化。
2.根据临床需要填写检验单,分送标本。
3.清洁器械及操作场所,垃圾分类处理。
4.书写穿刺记录。
【操作流程】
腰椎穿刺操作流程见图2-2。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
2.当穿刺针头进入皮下组织后进针要缓慢,以免刺伤马尾神经或血管以致产生下肢疼痛或使脑脊液混入血液影响结果判断。如有外伤出血,应在5d后才能再次检查,过早检查,脑脊液中仍可有陈旧性血液,影响检查结果。
3.穿刺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面色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给予相应处理。穿刺后低颅压头痛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4.鞘内注药时需放出等量脑脊液后再注入药物;做气脑检查时,需缓慢放出脑脊液10ml,再注入滤过空气10ml,如此反复进行达所需量时再行X线摄片。
5.躁动不安或不能合作的患儿可用镇静药或在基础麻醉下进行。
图2-2 腰椎穿刺操作流程
6.疑有颅内压明显增高的患儿,暂不宜做腰椎穿刺。如果必须做腰椎穿刺时,可先给予甘露醇等脱水药降低颅内压,且放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形成脑疝。为此,应将腰椎穿刺针芯拔出一半或针尖堵着腰椎穿刺针孔慢慢滴取脑脊液2~3ml。
7.怀疑颅后窝或小脑病变时,应先行头部MRI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后再做穿刺,以防形成脑疝。
8.留取的脑脊液标本应及时送检,通常第1管不送常规检查,以免影响结果。
(林海生 梁惠慈 麦坚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