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10编码】 M32.901
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称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儿童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36~0.60)/10万人,目前尚无我国大陆地区儿童发病率的报道。15%~20%的SLE在儿童时期起病,90%为女性。
【病因】
病因未明,目前对于此病病因的认识主要来自遗传、环境和感染等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接种疫苗、药物过敏及晒伤后等因素均可导致此病。
【临床表现】
儿童SLE较成年人病情重,更易累及重要脏器,全身症状较成年人多见。
1.皮肤黏膜症状 发生率30%~90%,40%的患儿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典型的蝶形红斑最常见,还可见其他多样化皮疹、口腔多发性溃疡、光敏感、脱发等。
2.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可表现为不同热型。其他表现有食欲缺乏、乏力、体重减轻等,以及全身炎症性改变,如淋巴结肿大、肝脾大等。
3.肌肉骨骼症状 表现为关节炎或关节痛,可游走,也可持续,但很少导致关节畸形和破坏。
4.肾的症状 狼疮性肾炎(LN)不仅是儿童狼疮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远期生活质量的关键,发病率较成年人高且严重,为40%~90%。其中90%在发病第1年内出现。蛋白尿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5.心脏症状 心包炎并有心内膜炎表现为多见,约占58.3%,少数出现心肌炎,轻症仅见心电图异常,重症出现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6.神经和精神症状 即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发生率为17%~95%,25%的患儿于病后第1年内出现,是儿童狼疮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如意识障碍、智力倒退、性格改变、抽搐等。
7.血液系统症状 发生率50%~75%。贫血最常见(60%~80%),部分患儿呈现溶血性贫血征象。其次为白细胞减少(20%~50%),其中淋巴细胞减少比中性粒细胞减少更常见,是疾病活动的敏感指标。血小板减少占30%,15%的患儿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所以,对慢性血小板减少伴有抗核抗体(ANA)阳性的患儿特别要注意检测狼疮指标。
8.呼吸系统 发生率为50%,胸腔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最常见,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可能与肺部受累相关。
9.其他系统 20%~40%的儿童SLE可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如腹痛、食欲减退、呕吐、腹胀等。部分患儿可有肝损伤的酶学异常,部分患儿可出现内分泌系统异常。
【辅助检查】
1.血常规和尿常规:血常规提示血细胞下降;狼疮肾炎时尿常规提示蛋白尿、血尿、管型等。大量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和蜡样管型或持续高血压是肾受损严重的指标。24h尿蛋白定量可较准确了解肾受损情况。
2.肝肾功能、X线胸片、心电图:了解脏器受累情况。
3.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在活动期明显增快。
4.补体C3、C4常下降,提示病情活动及肾受累。
5.自身抗体:多种自身抗体的出现是SLE的特征性表现,大多数抗体的阳性率较成年人高。ANA阳性率为96%~100%,抗dsDNA抗体为84%~95%,抗RNA抗体为27%,抗U1-RNP抗体为37%,抗Sm抗体为20%,但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的阳性率较成年人低,分别为33%和15%。高滴度的ANA高度提示SLE的可能,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的特异性近100%。抗磷脂抗体阳性患儿可能出现血栓、舞蹈症、缺血性坏死等。抗核糖体P抗体的阳性可能在NPSLE中阳性率更高。少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
6.肾活检:如出现肾受累,必要时进行肾活检,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活动程度及预后情况。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7.出现或可疑神经系统症状时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术和头颅MRI检查。
【诊断标准】
目前多采用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符合其中4项或以上即可诊断为SLE。
1.颊部红斑。
2.盘状红斑。
3.光过敏。
4.口腔无痛性溃疡。
5.关节炎。
6.浆膜炎。
7.肾病变:持续性蛋白尿(>0.5g/d或>);细胞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型管型)。
8.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多;至少两次测定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少于4×109/L;淋巴细胞少于1.5×109/L;除外药物影响,血小板少于100×109/L。
9.神经系统异常。
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或抗磷脂抗体阳性。
11.ANA阳性。
对有雷诺现象、关节痛或关节炎、肌痛、手肿胀的患者,如果有高滴度斑点型ANA和高滴度抗U1RNP抗体阳性,而抗Sm抗体阳性者,应首先考虑SLE。
【鉴别诊断】
1.类风湿关节炎 以关节起病,尤其是类风湿因子阳性的SLE患者,常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SLE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关节症状均较轻,持续时间短,为非侵袭性,一般不出现关节畸形。
2.肌炎 SLE肌痛轻,肌酶谱正常,肌电图无异常。多发性肌炎肾病变少见,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均阴性。
3.结节性多动脉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可有皮肤、关节和肾受累,与SLE有相似表现,但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皮肤改变多为皮下结节,大关节肿痛,血白细胞计数常升高,抗核抗体阴性。
4.其他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化症、贝赫切特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结合疾病的受累部位和特有的自身抗体进行鉴别诊断。
5.感染 SLE发热与合并感染的鉴别。80%的患者活动期发热,大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需与感染相鉴别。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相关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6.溶血性贫血 约有2%的患者以溶血性贫血起病,不伴或很少伴有SLE其他症状,易误诊。检测抗核抗体谱有助于鉴别。
7.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少部分患儿以血小板减少起病,不伴或很少有SLE的其他症状,很容易误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检查、抗核抗体检测及其他免疫学指标有助于诊断。
【分级及诊治指引】
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判标准(SLEDAI)见表7-8,SLE分级及诊治指引见表7-9。
【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宣教:帮助患儿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明白规律用药的意义,学会自我认识疾病活动的征象,配合治疗,遵从医嘱,定期随诊,懂得长期随访的必要性;避免过多的紫外光暴露,使用防紫外线用品,避免过度疲劳。
(2)评估:由护士对患者的营养、疼痛、康复等状况进行初始评估(评估方法详见附录D),记录在《住院患者评估记录》中。有风险者需迅速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
表7-8 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判标准(SLEDAI)
SLEDAI积分对SLE病情的判断以评估前10d内的症状和检查为准,总分105分:0~4分,基本无活动;5~9轻度活动;10~14中度活动;≥15分,重度活动
表7-9 分级及诊治指引
2.药物治疗 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恰当的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达到病情缓解。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避免或延缓不可逆的组织、脏器的病理损害。
(1)轻型SLE的药物治疗:患者虽有疾病活动,但症状轻微,仅表现为光过敏、皮疹、关节炎或轻度浆膜炎,而无明显内脏损害。
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用于控制关节炎。应注意消化道溃疡、出血,肾功能和肝功能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②抗疟药:可控制皮疹和减轻光敏感,常用羟氯喹0.1g,每日1~2次。主要不良反应是眼底病变。用药超过6个月者,应每6个月检查眼底1次。有心动过缓或有传导阻滞者禁用抗疟药。
③沙利度胺:对抗疟药不敏感的顽固性皮损可选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嗜睡、皮疹和便秘。
④可短期局部外用激素治疗皮疹,但面部应尽量避免使用强效激素类外用药,一旦使用,不应超过1周。
⑤大部分儿童需要加用小剂量激素口服(泼尼松≤10mg/d)。
⑥权衡利弊,必要时可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药。
(2)对中度活动型SLE的治疗:口服足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必要的,泼尼松1~2mg/(kg·d)。需要联用其他免疫抑制药。
①甲氨蝶呤:剂量10~15mg/m2,每周1次。主要用于关节炎、肌炎、浆膜炎和皮肤损害为主的SLE。其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糜烂、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偶见甲氨蝶呤导致的肺炎和肺纤维化。
②硫唑嘌呤: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少数对硫唑嘌呤极敏感者用药短期就可出现严重脱发和造血危象,引起严重粒细胞和血小板缺乏症,轻者停药后血象多在2~3周恢复正常,重者则需按粒细胞缺乏症或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处理,以后不宜再用。
(3)重型SLE的治疗:治疗主要分2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巩同治疗。诱导缓解的目的在于迅速控制病情,阻止或逆转内脏损害,力求疾病完全缓解,但应注意过分免疫抑制诱发的并发症,尤其是感染。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①糖皮质激素:通常重型SLE的激素标准剂量是泼尼松1.5~2mg/(kg·d)(不超过60mg/d),治疗开始主张每日2~3次,病情稳定后3~8周,然后根据病情以每1~2周减10%的速度缓慢减量。如果病情允许,泼尼松的维持治疗的剂量尽量<10mg。服用激素时应加用维生素D和钙剂。
②环磷酰胺:是治疗重症SLE的有效的药物之一,尤其是在狼疮性肾炎和血管炎的患者中,环磷酰胺与激素联合治疗能有效地诱导疾病缓解,阻止和逆转病变的发展,改善远期预后。目前普遍采用的标准环磷酰胺冲击疗法。环磷酰胺0.5~1.0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3~4周1次。多数患者6~12个月病情缓解,而在巩固治疗阶段,常需要继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延长用药间歇期至约3个月1次维持1~2年。剂量的调节需要个体化调节。除白细胞减少和诱发感染外,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性腺抑制(尤其是女性的卵巢功能衰竭)、胃肠道反应、脱发、肝功能损害、出血性膀胱炎。
③霉酚酸酯(MMF):治疗狼疮性肾炎有效,能够有效地控制Ⅳ型狼疮性肾炎活动;其不良反应总体低于环磷酰胺,但尚不能替代环磷酰胺。
④环孢素:对狼疮性肾炎(特别是Ⅴ型狼疮性肾炎)有效,环孢素3~5mg/(kg·d),分2次口服。用药期间注意肝、肾功能及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钾等,有条件者应测血药浓度。血液系统累及的治疗有其优势。
(4)其他治疗:对于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儿可进行抗凝治疗;重症SLE,特别是治疗效果欠佳的患儿可采用足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示利妥昔(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部分难治性重症SLE有效,并可塑成为新的SLE诱导缓解药物;血浆置换、自体干细胞移植不宜列入SLE诊疗常规。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并发症及处理】
1.狼疮危象 是指急性危及生命的重症SLE,包括:①急进性狼疮性肾炎、急性肾衰竭;②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③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粒细胞缺乏症;④严重心脏损害;⑤严重狼疮性肺炎或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⑥严重的胃肠出血、肠穿孔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狼疮性肝炎;⑦严重的血管炎、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通常需要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针对受累脏器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以帮助患者度过危象。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的剂量为每次15~30mg/kg(最大量不超过每次1g),连用3d为1个疗程,每周1个疗程,可视病情连用2~3个疗程。间隔期间和冲击治疗结束后服用足量泼尼松,同时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强调激素冲击治疗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如排除结核、真菌等感染。冲击过程中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低蛋白血症,防治感染,纠正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保护重要脏器,必要时需要透析支持治疗。在评估SLE活动性和全身情况及有无治疗反应指征的同时,应抓住时机行肾穿刺,判断病理类型和急、慢性指标,制订治疗方案。对明显活动、非肾纤维化或硬化等不可逆病变为主的患者,应积极使用激素[泼尼松≥1mg/(kg·d)],或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同时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3.中枢神经系统狼疮 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狼疮在控制SLE的基础药物上强调对症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癫大发作或癫持续状态时需积极抗癫治疗,注意加强护理。抗心磷脂抗体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狼疮,应加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全身血管炎表现的明显活动证据,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中枢狼疮包括横贯性脊髓炎在内,可试用地塞米松10mg或联用甲氨蝶呤10mg鞘内注射,每周1次,共2~3次。应注意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入院标准】
1.诊断困难。
2.中、重度活动。
3.合并脏器受累。
4.出现狼疮危象。
5.治疗效果欠佳。
6.定期免疫抑制药治疗。
【特殊危重指征】
1.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外周神经系统病变。
2.急性肾衰竭。
3.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大量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5.血小板减少<20×109/L。
【会诊标准】
1.如累及肾,需请肾内科医师会诊。
2.如累及神经系统,需请神经科医师会诊。
3.如排除眼底病变,需请眼科医师会诊。
4.如出现狼疮危象、ARDS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生命支持时,需请PICU医师会诊。
【谈话要点】
1.SLE目前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脏器受累的免疫性疾病,所以治疗的目的并非治愈,而是维持疾病缓解或低活动度,改善和阻止脏器损害,改善生活质量。儿童期发病通常病情较重,累及脏器较多,依从性和药物耐受性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2.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尿常规、自身抗体、补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等是必须进行的检查。
3.SLE是一个诊断流程较复杂的免疫系统疾病,其诊断的确立需进行较长时间详细的体检、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期间请耐心配合,并按期复诊。
4.目前传统治疗是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联合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儿的疾病活动程度而个体化。
5.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狼疮危象的发生。
6.SLE的预后与治疗干预的早晚、脏器受累的程度、治疗后疾病的活动程度、是否定期随访等因素有关。长期处于重度活动的SLE的预后不良。
7.此次入院的预计费用和天数。
【出院标准】
体温控制,水肿消退,尿蛋白减少,炎性指标下降,疾病活动度下降,无严重并发症,免疫抑制药治疗过程顺利。
【出院指导】
1.按期到免疫专科门诊随访治疗,疾病处于诱导缓解期时通常2~4周需随诊,疾病缓解期时随诊时间为12~24周,稳定期的随诊时间可延长至3~6个月。
2.出现以下紧急情况需及时返院或到当地医院治疗:①持续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②白细胞<4× 109/L或血小板减少<50×109/L或出现皮肤黄染、尿色加深等溶血征象。③抽搐、精神倦怠、喷射性呕吐、性格改变、头痛等神经系统表现。④少尿、尿中泡沫增多、血尿和水肿。⑤服药后出现皮疹、剧烈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
3.健康宣教
(1)普及SLE的基本知识。
(2)说明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以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为患儿树立治疗的信心。
(3)鼓励患儿规律地上学,以利于患儿身心的恢复和培养自主交流的能力。
(4)均衡饮食,避免芹菜等感光类食物。部分孩子服食激素,食欲较好,需避免过度饮食。
(5)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日常生活注意防晒。自觉依时服药和复诊,交代目前服食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突然停药的严重危害。
(6)如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紧急情况,建议马上到当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门急诊标准流程】
系统性红斑狼疮门急诊标准流程见图7-11。
图7-11 系统性红斑狼疮门急诊标准流程
※门诊护理初评估根据《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指引》进行,详见附录C;※※专科评估根据表7-9进行
【住院标准流程】
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标准流程见图7-12。
图7-12 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标准流程
※住院护理初评估根据《病人入院护理评估记录》进行,使用疼痛、营养等评估工具,详见附录D;※※专科评估根据表7-9进行
(谢 颖 曾华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