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10编码】 K59.000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持续2周或2周以上的排便困难或排便延迟。若便秘无病理、生理学的客观依据,不能以炎症、解剖、代谢及神经病变解释者,即不存在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病变称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亦称为特发性便秘。有资料报道,功能性便秘占综合性儿科门诊总数的5%~10%,占小儿胃肠疾病门诊的25%,占小儿便秘90%以上。
【病因】
便秘作为一个症状可由许多疾病引起,如肠管器质性病变、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心理障碍、药物性因素等,称继发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饮食不足、食物不当或食物过敏、排便习惯及精神因素、肠道运动功能失常、肠激素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心理创伤及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
1.大便性状及频率 每周排便≤2次,大便干结如坚果样或球形硬便,大块粪便曾堵塞马桶。
2.排便困难 出现排便费力和排便疼痛,小婴儿排便时哭闹。
3.大便带血 大便外层覆盖鲜红色血性液体或便后滴血,手纸染血。
4.大便失禁 有大便节制行为,肛门周围或内裤污粪。
5.腹痛、腹胀及腹部包块 腹胀,年长儿诉左下腹部疼痛,有时呈痉挛样,疼痛难忍。左下腹触痛,可扪及坚硬的团块状或条索样包块。
6.肛门指检 肛周红斑或肛裂,直肠空虚或粪便嵌塞,指套染血。
7.其他 伴随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恶心或呕吐等。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立即消失。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T3、T4、TSH、血糖、尿糖测定排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所致的便秘。
2.腹部X线片及钡剂、钡灌肠检查 观察肠管分布、长度,测量直肠肛门角,观察肠管蠕动强度、肠腔是否扩张或狭窄,有无肿物、梗阻、气腹,了解排钡功能。
3.肛肠镜及乙状结肠镜检查 有直肠出血或梗阻现象时,可考虑行此检查。
4.结肠传输试验 不透X线标志物法、核素法及呼气H2法均可测定胃肠传输时间。
5.肛门直肠测压 通过肛管直肠的静态、动态压力及反射检测,了解肛管直肠的控制能力和括约能力。
6.B超、CT、MRI及超声内镜 B超检测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以及外周的脂肪组织,检测肛门括约肌的厚度、瘢痕和缺损的位置。CT直观地了解肛门括约肌、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和发育程度。MRI检测直肠肛门各肌群的形态、脊柱和骶前情况,是肛门直肠畸形患者的诊断手段之一。超声内镜(EUS)可贴近胃肠道检测管壁的结构,如结构破坏、紊乱、内部回声异常或明显增厚则提示病变存在。
7.排便造影、肛管直肠感觉检查、球囊排出实验、立体向量测定及肌电图 目前在儿童的应用较少。
【诊断标准】
1.≤4岁儿童,至少符合下列2项条件,并持续1个月:①每周排便≤2次;②排便动作训练后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③有大便潴留史;④有排便疼痛和哭闹史;⑤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⑥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马桶。
2.>4岁儿童,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依据不足,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症状,每周至少1次,持续2个月以上:①每周在厕所排便≤2次;②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③有保持体位或过度克制排便史;④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⑤直肠中有巨大的粪块;⑥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马桶。
【鉴别诊断】
1.先天性巨结肠 出生后排便延迟,腹胀,呕吐,钡灌肠可见典型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肛门直肠测压,直肠肛管松弛反射阴性,肠壁活组织检查狭窄段无神经节细胞。
2.乙状结肠冗长症 因乙状结肠过长而大量储存粪便致便秘,常伴乙状结肠扩张,腹部X线片、钡灌肠检查可鉴别。
3.先天性隐性脊柱裂 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胀,骶尾部X线片可鉴别。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有腹胀、便秘等消化道表现,可出现特殊面容和体态,智力低下,血清T4降低,TSH明显增高。
5.肠易激综合征(IBS)便秘型 腹泻、便秘交替,排便费力,患儿一般情况好,无生长发育不良表现,腹部X线片、钡灌肠可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除粪便嵌塞外,指导并鼓励患儿排便。
(2)营养管理:由护士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初始评估,记录在《住院患者评估记录》中。总分≥3分,有营养不良的风险,需在24h内通知营养科医师会诊。
(3)疼痛管理:由护士对患者的腹痛进行初始评估,疼痛评分在4分以上的,应在1h内报告医师,联系麻醉医师会诊。
(4)心理治疗:甚为重要,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排便的生理过程和便秘的发生机制,使其了解便秘的病因及治疗策略,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2.对症治疗 解除阻塞,酌情选择以下方法。
(1)开塞露:对急性便秘效果好,可去除直肠、结肠内积聚的粪便。
(2)等渗盐水灌肠:<10kg体重的患儿灌肠液体量按60ml/5kg计算。多数儿童经1~2次灌肠可清除积存的大便。
(3)如灌肠方法不能去除粪块梗阻,可戴手套以手指掏出嵌塞的粪块,但应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及肛门括约肌。
3.对因治疗,防止粪便再积聚
(1)饮食调节:注意纤维素摄入,避免挑食偏食。食物中添加植物纤维30g/d,治疗2周可明显增加肠蠕动效应。如小麦纤维素(fiberform,非比麸),小儿每次1.75g,加水100ml,每日1~2次,疗程7d。
(2)缓泻药:①乳果糖溶液,1~2ml/(kg·d),可分次给药,最多不超过15ml。其味甜,作用温和,无严重不良反应,是治疗小儿便秘较理想的药剂。②聚乙二醇4000,用于8岁以上儿童,每次半袋,每天1~2次;或每天1~2袋,一次顿服,每袋内容物溶于1杯水中后服用。聚乙二醇4000是线性长链聚合物,通过氢键固定水分子,使水分保留在结肠内,增加粪便含水量并软化粪便,恢复粪便体积和重量至正常,促进排便的最终完成,从而改善便秘症状。③液状石蜡,不被吸收,不消化,润滑肠黏膜和粪便,阻止肠黏膜吸收水分,软化大便。用量为每次0.5ml/kg,长期服用可影响维生素K、维生素A、维生素D的吸收,婴儿禁忌。④番泻叶,为刺激性泻药,长期使用可使结肠壁神经丛受损,用药次数尽量减少。⑤麻油,主要含芝麻素、麻油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和卵磷脂,服后3~4h产生导泻作用,儿童服用5~10ml无不良反应。
(3)微生态调节药:便秘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益生菌可降低肠道pH、刺激肠蠕动、改善肠内发酵过程,有通便作用。
(4)排便训练:晨起或餐后30min进行(此时胃结肠反射活跃)。①定时排便,每天晨起或餐后30min;②限时排便,一般5~10min,如不能较快排便,不要催促或责骂,也不要长期蹲坐,否则可引起脱肛或加重便秘;③令年长儿学会正确的排便用力方法,呼气后屏气(“瓦乐萨尔瓦”动作)增加腹内压将粪便推入肛管而排便。
(5)生物反馈训练:是控制排便功能的训练方法,包括气囊生物反馈法和肌电生物反馈法,已用于学龄儿童功能性便秘和大便失禁者。生物反馈疗法对治疗功能性便秘有确切疗效,无不良反应。
(6)心理治疗:心理学相关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行为学治疗,这类治疗多用于病程长、症状反复发生或有心理行为障碍的难治儿童。
【分级及诊治指引】
功能性便秘分级及诊治指引见表10-3。
表10-3 功能性便秘分级及诊治指引
【入院标准】
1.腹痛剧烈,呕吐、不能进食,出现水、电解质失衡,丧失部分日常生活能力。
2.灌肠不能解除大便阻塞。
【特殊危重指征】
便秘导致威胁生命的事件发生,如休克、中毒性巨结肠等极其罕见。
【会诊标准】
1.如有营养不良,需请营养科医师会诊。
2.如出现极其罕见的中毒性巨结肠需要手术治疗时,需请普外科医师会诊。
【并发症及处理】
1.大便失禁 少数患儿出现大便失禁,抑制排便体位,肛门或内裤污粪,腹痛或肛门直肠疼痛,反常行为如对污粪满不在乎、掩藏污粪内裤等。灌肠或导泻使大量粪便排出后症状可奇迹般消失。
2.腹痛及肛门直肠疼痛 50%以上患儿出现腹痛及肛门直肠疼痛,少数患儿于排便前出现腹痛,大量干结或团块状大便嵌塞,导致肛门直肠疼痛,灌肠治疗解除梗阻可缓解。
3.厌食 少数患儿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水、电解质失衡。给予灌肠、导泻,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4.泌尿系统并发症 排尿不尽、泌尿道感染或遗尿。
便秘导致威胁生命的事件发生,如休克、中毒性巨结肠等极其罕见。
【谈话要点】
1.由于儿童的特殊性,便秘受影响的因素很多。治疗的目的是解除阻塞,防止粪便再积聚,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2.需要腹部X线片或钡剂、钡灌肠、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必要时行结肠镜检查。
3.便秘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如平滑肌源性、神经源性、内分泌疾病以及电解质失调等。确立诊断需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需要与某些相关疾病鉴别,期间请耐心配合。
4.治疗策略是使用开塞露或灌肠解除阻塞,通过饮食调节、应用缓泻药、排便训练及心理行为干预等综合治疗防止粪便再积聚,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治疗时间长,需要家长耐心配合。
5.便秘可导致大便失禁、厌食、排尿不尽、泌尿道感染或遗尿等并发症。
6.绝大多数便秘的预后良好。
7.此次入院的预计费用。
【出院标准】
大便性状改善,无粪便阻塞症状,腹痛、呕吐缓解,能进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出院指导】
1.1~2周后到专科门诊复诊。
2.出现粪便阻塞、便血、腹痛剧烈、恶心、呕吐时请及时就诊。
3.根据地区、生活习惯、季节及家庭条件,灵活调整饮食,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按正确方法进行排便训练,引导儿童消除排便训练的挫败心理;在医师指导下继续应用药物治疗;父母需要排除急躁情绪,排除突发事件对患儿的精神影响。临床治愈后应坚持数月的治疗及随诊,以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门急诊标准流程】
功能性便秘门急诊标准流程见图10-5。
图10-5 功能性便秘门急诊标准流程
※门诊护理初评估根据《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指引》进行,详见附录C;※※专科评估根据表10-3进行
【住院标准流程】
功能性便秘住院标准流程见图10-6。
图10-6 功能性便秘住院标准流程
※住院护理初评估根据《病人入院护理评估记录》进行,使用疼痛、营养等评估工具,详见附录D;※※专科评估根据表10-3进行
(杨 敏 耿岚岚 龚四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