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膀胱排尿机能调节障碍

治疗膀胱排尿机能调节障碍

时间:2023-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包括有急性泌尿道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3.尿动力学检查 OAB尿动力学上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在以下情况时应进行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以进一步证实OAB,确定有无下尿道梗阻,评估逼尿肌功能。在排除上述疾病后可依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目前OAB与遗尿症的关系已引起重视。顽固性OAB患儿口服该药5mg,每天1次,治疗3个月后,膀胱容量上升25%,夜间遗尿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降低了50%。

【ICD-10编码】 N34.301

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发生在儿童的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不包括有急性泌尿道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过去有关该症候群的名称较混乱,如神经性尿频、精神性尿频、尿道综合征、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等。尿频指患者自觉每天排尿次数过于频繁的主诉。在主观感觉的基础上,学龄期儿童排尿次数达到:日间≥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ml时考虑为尿频。夜尿指患者≥2次/夜以上的、因尿意而排尿的主诉。

【病因】

OAB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有以下4种。①逼尿肌不稳定:由非神经源性因素所致,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②膀胱感觉过敏: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排尿欲;③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④其他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白天尿失禁和夜间遗尿。部分患儿在尿急时诉耻骨上或会阴部疼痛。可继发泌尿道感染,且有复发倾向。有近50%患儿可并发膀胱输尿管反流。体检可有耻骨上压痛和因长期尿失禁而致的会阴部皮炎。

【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疑有泌尿或生殖系统炎症者应进行尿液、尿道及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检查。

2.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可测到逼尿肌收缩和膀胱壁增厚(充盈时>3mm,排空时>5mm)。膀胱容量小于正常,无排尿后残余尿。

3.尿动力学检查 OAB尿动力学上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荧光屏录像则可动态观察到逼尿肌收缩的过程。在以下情况时应进行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以进一步证实OAB,确定有无下尿道梗阻,评估逼尿肌功能。①尿流率减低或剩余尿增多;②首选治疗失败或出现尿潴留;③在侵袭性治疗前;④筛选发现下尿道功能障碍需进一步评估。

【鉴别诊断】

首先应排除器质性排尿功能障碍,如炎症、异物、赘生物、畸形和神经源性膀胱(隐性脊柱裂、骶脊膜膨出和手术损伤等)。在排除上述疾病后可依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超声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则有助于确诊,但一般不需要常规做膀胱测压。

OAB还需要与另一些功能性排尿障碍疾病相鉴别。

1.白天尿频综合征 患儿虽有频繁尿意,但与OAB不同的是不伴有尿失禁和夜间遗尿,影像学检查无逼尿肌收缩和膀胱壁增厚,病程为自限,多数在2~3个月症状消失。

2.下泌尿道症候群 OAB仅包含有储尿期症状,而下泌尿道症候群既包括储尿期症状,也包括排尿期症状,如排尿困难等。

3.原发性遗尿症 有15%~30%的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白天可有尿频、尿急表现,提示部分病例由OAB所致,但多数与遗传、睡眠过深和心理失衡等有关。目前OAB与遗尿症的关系已引起重视。

【治疗】

成年人OAB有相对成熟的诊疗规范,而儿童OAB诊疗方法及其疗效尚存争议。儿童特发性OAB经典治疗模式为:首先实施行为治疗,无效后选择一线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治疗应该慎重选择。Franco 2007年提出治疗便秘、应用α受体阻滞药、膀胱壁注射肉毒素以及调节尿道功能应纳入儿童OAB一线治疗。

1.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治疗OAB主要手段。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和催眠疗法等。

2.治疗便秘 研究证实慢性便秘可增加患儿直肠容量数倍,与尿频、尿急、尿潴留等症状密切相关。治疗便秘1年后可有80%白天尿失禁缓解,63%夜间遗尿缓解。治疗儿童便秘首先要长期高纤维饮食、增加液体的摄入。然后是软化粪便,必要时使用温和的导泻药。

3.一线药物治疗 应用毒蕈碱M受体拮抗药,最近也有主张应用α受体阻滞药。

(1)托特罗定(tolterodine):托特罗定是针对OAB经典的治疗药物,为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药,是目前对逼尿肌组织选择性作用最强的药物,且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奥昔布宁、溴丙胺太林、山莨菪碱等药物小。有报道5—10岁儿童口服托特罗定0.5~4mg,每天2次;11—14岁儿童口服托特罗定缓释药2~6mg,每天1次,是安全有效的。治疗12个月后,92%的患儿症状缓解。该药治疗尿失禁的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患儿尿失禁的次数,并且可明显降低膀胱敏感度。但是,托特罗定等一线药物治疗顽固性OAB伴频繁尿失禁或尿急的患儿,只有20%有效。

(2)索利那辛(solifenacin):索利那辛是M3受体高选择性阻滞药,不良反应很少,且作用持久。顽固性OAB患儿口服该药5mg,每天1次,治疗3个月后,膀胱容量上升25%,夜间遗尿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降低了50%。对于顽固性OAB,有主张联合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入院标准】

OAB多数在门诊治疗。对少数症状突出、在门诊诊断及治疗有困难者可收入院。

【会诊标准】

1.需要做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的患儿,请泌尿外科医师会诊。

2.伴有明显心理行为问题的患儿,请心理科医师会诊。

【谈话要点】

1.需要定期到专科门诊就诊,坚持药物及行为治疗。

2.医师、家长、监护人及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心理。给孩子以较宽松的生活环境,要允许其自由排尿,不要指责及过分关注孩子的排尿次数,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3.服药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颜面及皮肤潮红、发热感、口干、视物模糊等,一般不需要停药,继续服药不良反应可以减轻或消失。

【门诊标准流程】

膀胱过度活动症门诊标准流程见图13-18。

图13-18 膀胱过度活动症门诊标准流程

门诊护理初评估根据《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指引》进行,详见附录C

(杨华彬 邓会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